只是日记,排版语序,莫要深究。混乱不堪,莫要责怪
今天,莫名其妙想了很多东西,起因是在B站看了一个视频又去了一趟尘封已久的微博。突然想到了这些。
首先是微博的大势已不再,这是我们公认的事实,而前段时间的一个言论是讲“抖音杀死了微博”,这个论点,某些方面讲还是有些道理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而事实上,微博也很慌,直接封杀掉了抖音方面的接口和很大部分的用户转载视频。而抖音,不止是打了微博一个莫名其妙,同样也向朋友圈施加了不小的压力。本质上并非同一维度,但在用户停留时间上,无疑是抖音梭哈了两位。跨界而来的打击来的莫名其妙,也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关于时间黑洞,下一个时间黑洞会是什么?短平快的刺激是否是新的战场?
时间黑洞,核心是获取用户,并占用用户更多的时间
朋友圈和公众号的订阅式内容让我们缺失了新鲜感,逐步抛去,订阅号的打开率日渐低迷也足以说明这个。微博同样是半订阅式推送也让我们逐渐失去了耐心。在一定的碎片化时间内,获得我们想要看到的内容或者短暂的刺激,成了大家更加渴望的事情。而今日头条,依靠算法,在不进行预设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相对目前的公众号和微博更精准的推送,这一点无疑是头条一直以来立于不败之地的立命之本。字节跳动当然不希望一辈子只抱着头条,抖音出现了,定位于极细分领域用户群(一二线的年轻群体)并利用千人千面算法优势安心打磨产品。很神奇的一个事情,一二线城市的年轻人对于头条少有好评,很多人将其算法比喻为“我点了一次薯条,然后就为我每次都推送薯条,不仅如此,还送来了土豆全家桶”,而恰恰是这种兴趣推送的千人千面,却在除过这部分年轻人外的群体混的如鱼得水,他们也是头条的忠实用户。也是这样的千人千面,结合抖音的金字塔形流量模式,在抖音的这帮年轻人里,博得了青睐。
在抖音用户量激增之前,移动端在相对短期时间内涌现了一批现象级产品,如阴阳师、蛙儿子、恋与制作人,尽管恋与制作人相对较特殊,定位女性,但最终的结果无不在透露着他们对于打发时间的一种需求。现在看来,需要的,更多是一个时间黑洞。可以随时随地、将或长或短的时间塞进去还可以获得正向刺激快感的黑洞。
而现象级产品的这批用户,恰恰是和抖音初期的主体用户群高度重合。是否可以说,就是这群一二线的年轻群体,他们需要一个用来消遣的、可以在碎片化时间内获得短暂刺激快感的产品?而抖音崛起之后这段时间,除了第五人格外,并无其他现象级产品,是否可以侧面证明这点?年轻人是善变的,年轻人是追寻刺激的,年轻人是渴望不断变化的。微博曾经是那样,而现在变了,充斥着各种垃圾信息和广告,所以年轻人走了。但我们需要将空闲的时间放在某个APP里,而这一刹那,却突然发现,并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放。
内容的自生产(指非官方生产)和随机性,是善变的年轻人喜欢的属性,这点从LOL上就可以看到。很大程度上,LOL一路走到现在的原因,除去入门门槛等等游戏性因素,核心应该是MOBA类游戏的不确定性,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独一无二的比赛,过去没有,将来也不会再有。这样的随机性造成了比赛的无限可能,不断开发新的玩法,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但即使这样,在守望先锋、H1Z1和PUBG出现时,LOL的流量还是受到了冲击。而现在活下来并且吃掉LOL一大块流量的PUBG,同样具备这样的随机性,而且,由于蓝洞同学各种奇奇怪怪的BUG,使得这样的随机性显得更具段子味道。这些无不表现出年轻人对于新的刺激的追寻。但就算如此,强如LOL在走过8年时间,一样被PUBG拦腰一刀。
年轻人善变,年轻人喜欢作妖,那么,年轻人就会天生的更青睐于一个更开放、更善变的产品。而抖音,无疑是现在最符合的产品。
对于各大巨头,大家抢夺的,无非是用户,更准确的说,抢夺的是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而头部流量带来的头部效应,无论对于注意力或者用户来讲,无疑很好用。可惜的是,对于抖音来说,本质上没有获得用户,只是单纯的获得了用户的注意力,抖音只是获得了流量,和今日头条一样的问题,用户的忠诚度在将来还有待考证。短视频现在可以火火火,可终有一天,短视频会耗尽过往和现在的全部段子,需要再去开发新的段子,更新速度必定放慢,而用户阈值已经被拔高到相应层级,那么用户注意力必定流失,他们就会去寻找新的刺激点。这也是为什么所有互联网公司都梦想做社交的原因,因为社交,可以真正的获取到用户,而非单纯流量。
所以,下一个时间黑洞,在哪里?会以怎样的形式出现?
短时间内的刺激,和工作时的回馈可做同等。 回馈,及时正向的回馈很重要,这是另一个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