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职场,我们常常觉得生活和工作陷入了一座围城,想有所突破,又不得其法。终其原因,就是不同领域内的壁垒非常牢固。
本篇文章是我上了恶魔奶爸的职业规划课后的笔记和一点想法,分享给大家。
做任何职业规划之前,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有所选择,有所放弃,nothing is perfect!
首先,我们将工作的选择分为三种,一是商业方面工作,特点是竞争激烈,有无限可能,工作强度大,能赚到钱;二是政治方面工作,特点是稳定,人才不可流通,钱少,很难大展宏图;三是学术方面工作,特点是相对稳定,但清贫。
在中国,人才的流通性非常差,就造成了我们上面所说的围城现象。也表明了这个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如何突破围城呢,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一个例子,在美国,新加坡,人才流动行很强,美国总统候选人在找一个新闻发言人和幕僚时,他会在全美的公关公司中找。在大学当教授,研究员,在政府工作,到企业也完全能找到工作。
如何找到好的工作?性格测试类的职业规划毫不靠谱。现实条件(你所获得的信息,履历等)决定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个人能力(工作效率,应变)等决定你能达到的职业高度。我们要解决的是你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个问题,履历的提升是一个条件,到提升的方向需要你所获得的信息。信息就包括行业知识和商业知识。
下面就是此文的重中之重,敲黑板!认识行业与商业。
商业性工作有四大方向,工厂,实体商贸,服务以及互联网。无论哪个方向,都有三大类部门。支持部门,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
支持部门,包括人事,财务,IT,行政,法务等。有人称为是企业中的公务员。这类专业的同学,毕业后可以先去乙方公司,跳出支持性部门的限制,进入业务部门。如人力资源去猎头公司,会计去四大,IT去互联网公司。会很累,但成长很快。
业务部门,是公司的核心,是与钱接触的部门。有销售,市场和运营。销售的话,要纠正一个观念,进入门槛并不低,很多清华毕业的同学,掌握技术,加上销售能力,晋升很快。市场是比较宏观的,是配合销售部门更好的提高销售业绩,市场是花钱的,但花钱是为了转化,更好的赚钱。包括广告,活动,会议,会展的相关工作。设定预算,做好投放渠道,做数据分析,形成方案,也包括幻灯片的汇报,内部分享分析成果,外部展示成果等。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部门。运营就包括大量数据,人际关系处理还有一些琐事。
大学生如何获得商业知识和行业知识?收集情报,找到适合的岗位,利用好求职工具。重中之重是一定要走商业思维。第一步,通过询问老师,学长及自己的理解找到专业关联的产品或商品,列出清单。第二步,找到产品或者商品的制造商。第三步,这些制造商涉及的业务,销售,市场,运营,品牌,公关等工作,都是目标。第四步,到各大招聘平台查看相应岗位的要求。反过来,推导你需要增强竞争力的点,强化履历。
迷茫的求职者们没有机会回到大学再来一遍了,怎么办?第一步,找到世界或者中国五百强企业名单。第二步,看他们做什么服务,提供什么产品,需要什么职位。第三步,向这个方向靠拢。第四步,进入行业,再进去理想公司。先进入C类公司,一年后进入B类公司,在一年后进入A类公司。
最后介绍一下找工作的渠道,有三大类,线下(招聘会,人才市场),线上(各大平台,包括智联招聘,51job,猎聘等)和熟人内推。工作五年内,到达熟人内推工作的水平。
最后,有前景的行业有两类,一是属于历史发展趋势的行业,像人工智能,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二是适合国情的行业,使小孩变聪明,使女人变漂亮,使老人更健康的产业,包括化妆品,奢侈品,早教,保健,医药等。
本文全部内容来自恶魔奶爸的职业规划课,按个人理解做一个总结,记录笔记,也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