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和土地就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脚踩着大地的我们,世世代代被土地孕育着。土地总会用它独有的醇厚,承担起历代人们生活需要的果实和粮食。
村子前是很大的一片农田,沿着人工河的河堤,一路向前延伸,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家的土地。至于怎么分的就不知道了,只知道每家的田亩数都不一样,但是位置是固定的。田地里一年四季不见荒芜,春天播种,夏天生长,秋天丰收,冬天孕育。
金秋十月是硕果累累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可是我现在回村也看不到丰收的景象了。如今的农田已经被全部承包,养殖虾蟹,再也不见当年的片片金黄。记忆里的金黄色在脑海里依然那么的深刻。在我小学的时候,每年的农忙季节就是这个村子最热闹的时候,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会回家,帮忙收割和播种。新一轮的收割完成就会赶上新一轮播种。一茬又一茬,农田从不会有空下来的时候。
今日秋分,天气微凉,丰收的日子就要来了。
记不清小时候爷爷奶奶种了几亩地,只知道每年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姑姑们都会赶回家帮忙收割,哥哥弟弟也会跟着一起过来,家里楼上楼下所有房间在这几天都会住满,大人们清晨而出,日落而息。猴孩子们在没有大人的家里翻天,打闹看电视玩游戏,田地里是嚓嚓的收割声和嘈杂的说话声,而村子里则是孩子们疯跑的喊叫声和吵闹起来的哭声。
我喜欢这样的季节,丰收的喜悦和团聚的欣喜是别的季节没有的。
白日的忙碌在日落结束,吃完晚饭就是一大家子在大堂里唠嗑的时间,桌子上瓜果零食齐全,馋嘴的我总会联合弟弟空着肚子不吃晚饭只为了饭后的零食和瓜果。大人坐在八仙桌周围谈笑,孩子们抱着零食坐在爷爷做的小八仙桌上吃零食,这样的热闹往往会在第一个孩子睡着之后慢慢安静下来,孩子们累了,大人也需要积蓄精力为第二日的忙碌。
家里有两个板车,平常都是斜靠在走廊上,而每年的这个时候,它们就派上了大用场,田地里收割好的稻子会捆扎成一小捆,一个个堆上板车,从遥远的田地推回家里的院子。每年我都会参与这个小小的项目,爷爷或者爸爸在前面拉,我和弟弟在后面推车,常常会得大人的夸奖,这样的帮忙让他们轻松了很多(也不清楚是否是真的轻松了,毕竟年纪小的我们也没什么力气),但是得到夸奖后总是觉得特别的有成就感,自己也为这一季的收割出了一份力气。
如今都是全自动化的收割和轧稻,减轻了很多人力的负担和人工的劳累。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见过老式的轧稻机器,机器带横式的闸刀用于切割稻穗,而稻杆则由人手拿着。我曾经想尝试去轧,漫天的稻灰和大人们说的危险让我不曾有幸体验过机器的使用。小的时候,农忙时节的深夜就是各家各户轧稻子的时候,那段时间我都是伴随着熟悉的机器声入睡的。不知道机器是谁家的,只知道每年各家各户都是轮流着借用,在门口把稻谷穗都打出来。稻谷留在院子里,杆子晒干了捆起来在家门口堆成房子样,成为未来一年灶台的柴火。收割结束后的每家每户门口都会搭起一个崭新的稻草房子,随着时间慢慢变小,都整整好能用到第二岔的收割时间。
说起来,我也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这样的情景了,印象里,小学高年级之后,爸妈就不再让爷爷奶奶劳累,时代在高速发展下,人工逐渐被替代,村子里的农忙时间都是机器自动收割了。
我还是很怀念那样的季节,热闹而又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