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人提到,自己看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尝试”。
这个词虽然我们看见它很多年了,但是它内里的东西确是一本教科书。
其实,这个词是有点违背我们人的本性的,我们的本性就是“趋利避害”,乐于“以不变应万变”。而“尝试”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更多的是鼓励我们去挑战未知,发掘未知。
我们对未知的敬畏,我们自己心知肚明。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很多的想法和创意,毕竟思维这个东西是独一无二,别人无法窥视的。那么为什么有些人成为了Somebody,而大多数人都成了Nobody呢?
更多的时候,“想”是止于“想”,终于“但是”
“我想从事本行业,但是我的专业技能不够,肯定会被淘汰的”
“我想学设计,但是我没有设计功底,而且听说画画很累的”
“我想追那个男生,但是他那么优秀,肯定看不上我的”
我们一直沉浸在自己意淫的世界无法自拔,并一直自我催眠,别人看到的、听到的就是我看到、听到、切身感受到的事实。
我只是想说,对于一件事情,做过的人才有权威的发言权,不要用所谓的“我认为”给自己设限。
往往很多时候,你听到的是一个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千千万的谬论。
那么,我想说的是,难道我们就要“闭关锁国”,一意孤行吗?
当然不是,一件事情是没有绝对的。
这件事情你要不要试,你只需要问自己一句话:
如果不试,我会后悔吗?
然后再决定要不要进行快速试错。所谓快速试错就是指在决定行动之前确定一个Deadline,在这个期限里面竭尽自己的全力和精力去做这样一件事。期限到了,成功就继续做,行不通就快速止损,探索下一个出路。这里面提到的Deadline,据说是一个能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的利器,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在截止日期的前几天的工作效率远远大于前几个月的总和的原因。
当然这是一场你和未知之间的博弈。未知是一片飘渺虚无,你是要抓住他还是要避开他,就在于你究竟想不想要,有多想要。
“想要”当然就不能止于“想”。因为行动力大于一切。想到就去做,边做边计划,千万不要等到所谓时机成熟、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再上战场,战场上瞬息万变,没有人可以预见所有的意外,意外永远都在赶来的路上。
有人说过,一个人有没有真的变老,一个最重要的点就在于还愿不愿去试一下。
我们为什么渐渐也变得不愿意去拼一把、试一下了呢?
那是因为我们担心、害怕。担心如果不是我的正道怎么办,担心时间精力金钱浪费了怎么办,担心一件事情做到最后还是回到原点,一事无成怎么办。
没关系啊,至少我们试错了啊。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但至少现在我知道了我不适合什么,年轻的时候做的错事多一点,才不会在老了的时候还在犯年轻时没有来得及舍得犯下的错。最为重要的是,其实不知不觉的,你已经收获了过程,走在路上的你,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收获了什么样的风景,都是你的财富。
其实,很多东西要试过之后才能找到真正合适的,不管是同伴、事业、食物还是个人风格,我们都不要太早的给自己设限,因为你没办法站在岸上学会游泳。
还有最重要的是,
反正试一下又不会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