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过这种状态?别人的一句冷嘲热讽就让你火冒三丈;爱人的一句无心之言让你难受万分;父母的一句指责让你无比内疚;孩子的乱跑乱叫让你非常烦躁。
当对着让你生气、难受、内疚、烦躁的人发泄过情绪以后,自己也会默默后悔,后悔自己刚才太过分了,想着以后一定不能这样,可是重新遇到这种情况时,还会忍不住发脾气,一直这样恶性循环,想改却又无从着手,让自己非常苦恼。
为什么我们总是让别人说的话做的事牵动自己的情绪呢?在阿尔伯特·埃利斯《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中告诉我们,原因就是我们不能够正确的认知自己的情绪,一旦正确认知并了解它们,我们就不再会对那些糟糕的人、事、物有过激的情绪反应。
《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的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是超越佛洛依德的著名心理学家,在美国和加拿大,他被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埃利斯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极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泯灭自己的情绪,而是让我们把情绪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不去把它过分放大,理性的面对糟糕的情绪。
1、过分的不良情绪会带给我们什么危害
在家带孩子的小娜,经常跟她老公吵架吵的天翻地覆,问起原因都是一些小事儿。例如:她老公吃完饭不洗碗、睡觉前不洗脚等等这样鸡毛蒜皮的事儿,并且对这样的事情总是咄咄逼人。
最终导致她老公终于受不了她的情绪化而离婚。这就是她过分生气、嘴巴不饶人得到的后果,虽然她很爱她的老公并不想离婚,但是她老公已经受不了她经常性的大发雷霆。
1. 如果一个人过分烦躁、紧张、沮丧恼火,就不能有效的处理人或事情。例如:你去面试,过分紧张,那有可能你就不会被录用。适度的紧张面试官可以理解,过分紧张,面试官就会觉得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工作上也会如此。
2. 如果过分生气、或戒备、被激怒、气的发疯嘴巴不饶人,你就可能把事情搞砸。例如:当你的爱人批评你的工作、教育孩子问题时,你就真的会不依不饶;也许,你青春期的孩子不尊重你或同时不合作时,你就真的大发雷霆,从而把事情搞砸。
3. 如果过分抑郁或无精打采或一蹶不振,那么就会一事无成,甚至有可能把自己弄的郁郁寡欢。
4. 如果过分内疚、过分承担责任、悔恨。自责,其他人就能操纵你,就会使自己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导致更悲惨的结果。
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这本书里,把这四个过分的行为称作是“致命四人组”。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其中的一两种,甚至有些人这四种都占齐了,要想远离这些危害,我们首先就要认清这“致命四人组”,从而在生活中刻意面对并改变它们。
2、 三种病态思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负能量
生活中你是否把这样的话放在嘴边,这件事你应该这样做,我应该怎样怎样的;万一我跟他们合不来怎么办,万一他不喜欢我怎么办;那又怎样,关我什么事或者天还没塌呢等等这种说话方式。
通常人们喜欢把应该、万一、那又怎样的话对别人说,但是当别人对自己说的时候,我们却会极度反感,想象一下,如果有人对着你说,你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你也不会喜欢吧。
当你说别人“你应该.....”的时候,就说明你的某种期待没有得到满足,你的情绪是坏的;当你对自己说“万一......”的时候,就说明你是担心害怕的,你的情绪也是不好的;当你说“天还没塌呢,那又怎么样......”的时候,就说明你是在逃避某种事情,你的情绪依然是不好的。
埃利斯在《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中指出,这三种说话方式代表了三种思维,灾难性思维、绝对论者思维、弱化性思维,通俗一点说就是恐怖化、应该化、合理化。
什么是恐怖化?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想着万一,万一他对我不好怎么办(我接受不了他对我不好),万一我做不好这份工作怎么办(太可怕了,我还不如不做),万一我过去热脸贴了冷屁股怎么办(好难堪,还是算了)等等。所有的这些想法,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
什么是应该化?这种想法一般是这样的:我必须......,我应该......,我不得不......,我一定得......,我非......不可,诸如此类。这种想法经常是在我们搞砸了,被拒绝了,不敢面对某人,事情没有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式去发展,于是我们就“我应该个不停”。
什么是合理化?就是我们不去感觉,只试图否认一些事,明明是不合理的,也会给自己找一些合理的理由把它合理化了,就好像鸵鸟一样把自己藏了起来,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这三种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那这些不良情绪该怎么样来解决呢,埃利斯提出了ABC治疗法。
3、ABC 治疗法,改变思维方式
什么是ABC疗法呢?A是人或物的诱因,被称为A's,B是自己的思维、思考,被称为B's,C是你的感觉、行为,被称为C's,C's代表两件事:在A处发生的具体情形里,你的感觉和你的行为。ABC疗法的重点在于B,改变思维方式,同样一件事的诱因,思考方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会不同。
例如前面说的小娜,如果她的情绪不反应过激,不整天对着她的老公说:“你吃完饭应该去刷碗,你上床前应该把脚洗干净”等等这种话,她的老公也不会坚决的跟她离婚。
类似这样的事情想要解决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找到影响小娜的诱因,也就是A's。影响小娜的诱因是她看到吃完饭就坐到沙发看电视的老公(这是诱因),她觉得他吃完饭应该帮助她做家务去洗洗碗,当她有这种应该化思维的时候,情绪就会上涨,一旦她老公没有按照她说的做,她就会唠唠叨叨大发雷霆(这是C's感觉和行为)。
再说C's(暂时跳过B's),通常我们会觉得,就是因为某人某事,才导致了我们的感觉和行为。就像小娜,因为她老公坐沙发看电视,不去帮她洗碗,她才会唠唠叨叨大发雷霆,实际上真的是诱因直接导致感觉和行为吗?其实并不是。
你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行为,你的感觉会强烈的影响你的行为。如果你过渡烦躁、生气急不可耐的想要达到某个目的,你就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
那是什么东西导致感受的产生呢?B's,思维、思考方式。A's(诱因)不会直接导致C's的感受和行为,只有B's的思维方式才能影响感受和行为。
小娜吃完饭让坐在沙发上的老公去洗碗,她老公不去的时候,如果她想的是,老公一定是在工作中累了才不想动不去洗碗,那她就不会对老公唠唠叨叨大发雷霆,反而会更关心老公一些。这就是最重要的B's,思维、思考的方式,诱因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怎么想怎么看的,你的思维方式才会直接作用到你的感觉和最后的行为。
再例如:你开着车子拉着你的同事回公司,路上遇到堵车,你焦躁不安的一直按着喇叭,试图能让前面快点走好早点回到公司,而你的同事则坐在副驾悠然惬意的听着歌曲,他认为晚一点回公司也没关系,趁着堵车的时间还可以放松一下。
A ’s诱因是堵车,C’s你感觉烦躁,行为是按喇叭;同样A’s是诱因是堵车,C’s你同事的感觉却是惬意,行为是听歌曲;所以重要的就是B’s思维,你的想法是堵车真讨厌不能早点回公司了,你同事的想法则觉得堵车能晚一点回公司也可以,并觉得堵车时间可以放松一下。同是一件事,思维方式不同,想法不同,结果也就不同。
所以说,ABC的治疗法,就是不管诱因是什么,最重要的还是看你怎么去思考看待这件事,你思考的方向是负面的,得到的结果也会是负面;你思考的方向是积极向上的,最终的结果也一定是积极的。
要想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把它安置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必须要去除应该化、恐怖化、合理化的思维模式,只有去除这些,我们才能对一些不良情绪没有过激反应,没有过激反应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和谐。
知道了《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的原因,那就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让生活远离负能量,获得喜乐安康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