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王家卫的电影《东邪西毒》,然后我又上网看了一段08年鲁豫对王家卫的采访,特别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男人拥有如此独特的审美和丰沛的情感。
在采访中,王家卫说他从小就接触很多电影,因为母亲非常喜欢看电影,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带着他一起去看,耳濡目染自己也喜欢上电影。王家卫大学曾学过平面设计,后来又从事电视制作,当了几年编剧,最后才做导演拍戏。
以前对墨镜王的印象就是冷漠严肃,我猜他是那种外冷内热的人,表面上不苟言笑,其实心里已经风起云涌。本人话不多,但他在电影里的表达另类前卫,初看会觉得不知所云,但是会被其中的光影迷住,若是有丰富人生经历,又会对其中的台词和表演有所触动。
王家卫曾表示,他的电影风格受到众多法国和日本导演、作家的影响,比如阿伦·雷乃、埃里克·侯麦、黑泽明、太宰治、川端康成......
影迷眼中他跟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最像,王家卫像戈达尔一样常戴墨镜,拍戏没有剧本,擅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影像,还有人称王家卫是戈达尔的传人。
我搜了下法国新浪潮,这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法国,由戈达尔一辈青年导演掀起的电影运动。
当时,法国一批年轻电影人抨击有威望的导演,大致意思是:"他们的镜头运动如此笨拙,影片主题十分拙劣,演员表演呆板,对话缺乏意义,总之,他们不知道如何创作电影,因为他们甚至不知道电影是什么"
这些青年导演反对权威,还自己拍起了电影。
他们所拍影片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爱情与性关系,与传统影片不同之处在于充满了主观性与抒情性。强调生活气息,采用实景拍摄,主张即兴创作,影片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手法上也比较多变。靠非情节化、非故事化,打破了以冲突律为基础的戏剧观念。
人物似乎是随风来到人间,随风在世上漂泊,又随风离开人世。偏爱回忆、遗忘、记忆、杜撰、想象、潜意识活动,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心智过程搬上银幕。
不拘一格,强烈个人化,是法国新浪潮最大的特点,对照王家卫的几部电影,貌似就是这样的风格。他的电影多次获得戛纳电影节的奖项,2006年还担任了戛纳电影节的评审团主席,可见法国电影界对他有很高的认同。
这么整理一通,好像有些懂王家卫了。文艺调调多是套路,诗情画意也是表面,他对电影艺术历史、流派的揣摩研究,也许才是让王家卫自成一派的原因。
章子怡说王家卫是个很认真的导演,用生命在拍戏,每一个镜头都追求极致完美。
也是很佩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