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的爱是真的爱吗

想骑车去西藏的大侄子

为了避开暑假人潮,暑假前老老小小回了一趟老公老家。

大姐的孩子,我们的大侄子,在邻省上大三,见我们都回去了,跟学校请假要回家,学校没批,然后他就逃课利用周末回来了。

妞说他是像叔叔的哥哥。

上大学前迷恋山地自行车,各种论坛,各种组装,他那辆改装过的山地自行车花了一两万。

他说今年暑假打算自己去新疆。

去年暑假自己去了西藏。

他去过的地方也许比我还多。

其实他一开始的打算是骑车去西藏的。

大姐各种担心,让他看《转山》,讲述骑车去西藏的艰难历程。

还好去年是坐飞机去的。

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大姐家一定很富有?

其实大姐和大姐夫不过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

大侄子是大学班上的班长,学生会干部。

有驾照,能开车上路。

和他的交流中,可以感觉到他是一个很有想法,能主宰自己人生的人。

从容淡定,自信大方。

我常常会想,我的儿子到那般青春年华时,我会放下担忧,成全他热血一般的青春追求吗?

孩子们的暑假

亲子游

人们常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也为了犒劳辛苦学习的孩子们,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孩子看世界。

有俱乐部会员旅行,有自由行,有跟团游......

想起了在某景点,亲眼见过一对父母,在众目睽睽之下教孩子逃票,挣脱工作人员的手,孩子本能的疯狂往里冲。

触目惊心。

为这个孩子有这样的父母感到不幸。

明明已经超高的孩子,父母报名跟团游时,很多都会选择只交车餐的费用,而景点的费用,抱着侥幸的心理,先不交。

常常会看到在一些景点门口,父母教孩子往下蹲着点,或者牵强的抱在怀里。

据说美国的父母,面对这种情况,会爽快的给孩子买一张票,交给孩子,让子抬头挺胸走到检票口。父母会骄傲的告诉工作人员,“这是我们家未来的工程师”或者“这是我们家未来的医生,律师”......

人人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富有创造力,殊不知孩子的自信与很多成长细节密不可分。

面对游乐场相对刺激的设施,或者海上的拖伞,甚至潜到海底与鱼共舞,有些孩子很兴奋马上就要去,有些父母怎么做工作,孩子都不愿去。

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天生好奇,胆大,为什么孩子后来慢慢变得缩手缩脚了呢?

是否因为父母过多的担心,以自己的经验,以保护之名,不断告诫,阻止......

当你的孩子什么都不敢体验,或者做什么都要先问你,得到你的认可才敢去做,你要反省一下,孩子的果敢,勇气,敢闯敢拼的锐气去哪里了,有没有被埋葬在你夸夸其谈的过来人的经验中?

小妞一岁多去早教时,我觉得收获最大的可能是我。

饮水机烫,中国的父母一般会阻止孩子靠近,孩子每次试图靠近家长都会很紧张的冲过去,对孩子说,“别碰,烫,很烫,会受伤的......”

于是孩子就会一遍一遍的试图靠近,父母就一遍一遍的告诫,老师说,西方父母的方式截然不同,他会把孩子带过去,在不烫伤孩子的前提下,让孩子感受一下水温,再告诫水烫,孩子亲身体验过了,他会印象深刻。

父母没有权利以经验之谈阻止孩子走他自己的路,勇于让孩子试错,体验他自己的人生,也许会受伤,但是总比畏首畏尾强,自勉。

补习班

传统应试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骂声中,并没有改变,且越演越烈。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条件好一点的家长,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找家教老师每天跟。

孩子的作业更像是家长的重要工作,孩子完不成,家长被便利的微信群等现代通讯方式公开批评。

孩子的成绩与教师的福利待遇紧密相连。

有些一年级的孩子就已经题海战术,需要面对铺天盖地的试卷。

好像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全部考满分。

即将成为小学生的家长,倒吸一口气,倍感压力。

暑假当然也免不了各种学习。

遍地都是暑期补习班的广告。

很多即将入小学的家长已经在借课本给孩子提前学习。

课外兴趣班

在没有成为家长时,看到很多批判虎妈虎爸的文章,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让孩子又忙又累,我是支持作者的.......

万万没有想到,我也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

因为别人的孩子都在学,你不学就落后了,作为父母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样子。

可是有时觉得孩子比大人还累,就算是大人下班以后还要去学这学那,都不一定能坚持。

孩子暑假继续学这学那,并不闲。

在孩子抱怨累的时候,以爱之名给孩子做思想工作,孩子倒是习惯了。

有时候想,这种爱孩子的方式对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

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孩子好,孩子本来可以无忧无虑度过童年,但是父母的着急,已经绑架了幼儿园教育。

教育部门明文规定幼儿园不能教授小学的知识,但是没有几个幼儿园能做到,因为孩子入小学就要面对残酷的竞争。如果完全不教小学知识的幼儿园,可能就会面临最后一年孩子转学的局面,为了现代化的“幼小衔接”。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与其说是孩子的竞争,不如说是家长的竞争,而家长更是推波助澜的强大力量。

很多人看过“牵着蜗牛散步”这篇文章,都认可作者主张的慢下来陪孩子慢慢成长。但是知道和做到,往往不是一件事。“知行合一”并非易事。

家长都希望孩子幸福,如果所有的家长都能慢下来,静待花开,孩子也许会更幸福,但是如今的社会局面,人人想赢,大多数人想把他人踩在脚下。

孩子只能被这股力量推着往前,别无他选。

台湾作家张德芬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里主张,天下的事只有两件事,一件是你的事,一件是别人的事。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的事,除你之外哪怕是至亲的事,也和你没有关系。

有几个人能做到呢?反正我还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看到孩子做不好,也会着急上火。

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孩子,用什么方式去爱更好呢?期待能在留言区和你一起交流。

ps:码字不易,客官给个赞呗

更多文章请关注个人公众号“非原创不发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885评论 2 22
  • 这是在云门寺的第四天,白天的时候有位营员说:“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去的心情。” 是的,佛法中有八苦...
    龟壳面阅读 471评论 0 0
  •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绘图是信息处理的一种常见方式。文字工作者遇到写作瓶颈,或者是无法理清思路的时候,绘图会对他们大有...
    大怪熊阅读 698评论 0 0
  • 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 去爱一个给你正能量的人。每个人的生活都一样,在细看是碎片,远看是长河的时间中寻找着幸福,...
    把你的脚步留下阅读 300评论 0 0
  • 转转小火锅无爱,努力,学到东西就好。
    chaosii阅读 14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