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吴军老师的《态度》,是在罗胖的逻辑思维里,再次看到此书,是前段时间先生特意买回家,其中的一本书,里面是吴军老师写给女儿的信。
此刻看到第17封信。给小人儿读了8封。
里面的很多观点和思维是我特别认可和赞同的。我想,无论对儿子还是对女儿,很多方面的道理其实是相通的。
孩子是上天给父母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具有独立的人格,需要尊重。
沟通是双向的,很多时候,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发表意见更重要。
第一封信里讲到,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就像:我每次接到小人儿,都会抱抱他亲亲他,接着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亲爱的宝贝,你今天过的开心吗?”
每次考试前,我不会特意叮嘱他什么,就像往常上学一样,拥抱吻别。考完试,我关注的不是他考的成绩如何,而是他的心情是否快乐,成绩和快乐,快乐的心情排在第一位,也很重要。
我也经常会告诉小人儿:宝贝,妈妈希望你每天都有快乐的心情,无论在哪里,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遇见什么样的人,一定要学会让自己保持开心的状态,乐观的态度,即便它有多么的糟糕,多么的让你不舒服,这个能力一定要有,试着努力去学好它。
第二封信谈到了关于幸福的话题。
幸福是一种感受,并非钱可以衡量。
幸福是一种态度,取决于你内心的力量。
第三封信,如何拥有抵御诱惑的定力。
提到了户外运动的好处,不仅可以锻炼肌肉,消耗多余的体能,还可以放松因看书而疲劳的眼睛,对身体发育有很多好处。
团体游戏可以把利己性和社会性相结合,也是交友的好方法,游戏的规则是它的精髓,在规则内想尽办法获胜是游戏的技巧。
练习这些技巧,不仅能够有利于游戏本身,而且是将来在社会上掌握做事原则的预演。
第四封信,成功是成功之母。
里面提到了女儿不想继续练钢琴,吴军老师的态度则是,练习钢琴除了锻炼一些自己克服困难的能力外,更主要的目的是愉悦自己。
音乐是“教养的和谐、灵魂的完善、激情的中和”。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音乐,到现在也是,无论什么类型什么风格,都有喜欢的曲目,哪怕是轻音乐。小人儿和我一样,记得每次带他听各种音乐会,都能聚精会神的听完,听后还会跟我讨论,很有趣的场景。
第五封信,最好是更好的敌人。
很多时候,一个完美的结果需要完成很多改进,而不会一步到位。
要认识到,我们做事最终的目标是不断接近完美,但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
解决问题的办法一定是一个暂时性的折中方案,然后会经历很漫长的过程,才能达到一个各方面都满意的结果。
第六封信,好习惯成就一生。
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遗传基因,亦或是后天人为因素,从自我做起,从每一件事开始养成好习惯,培养好性格,结交好人,运气不会差。
第七封信,决策时格局要大。
选修课程也好,找工作也好,做什么,不做什么,格局要大,境界要高,目光看的长远些。
格局的大小决定了成就的顶点。
第八封信,做事时境界要高。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短期诱惑,周围的很多人会渐渐放弃目标,接受那些美妙的诱惑,这就是考验定力的时候。
境界高一点,多关注长远,少盯着眼前,才能走得更远。
未完待续……
很受用,很受益,很实用的一本家育亲子书,也是一本有着极高参考和借鉴价值的成长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