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智领悟
亚里士多德在第一章~第三章,做了两个定义:概念性定义和操作性定义。
1.概念性定义:
各种艺术的创作过程是摹仿,总结经验,掌握原则,则经验上升为艺术。
2.操作性定义:
摹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所采的方式不同。
-媒介:颜色、姿态、声音、节奏、语言、音调、歌曲、韵文(与歌曲相对)
-对象:行动中的人(好人和坏人),品格有善恶差别
-方式:叙述手法、人物出场、自己口吻叙述、动作
二、借鉴思考
1.就广告而言
我们的创造工作也可以从媒介、对象、方式来思考。
(1)媒介:元媒体策略,所有可以露出品牌都是我们的媒体
门店、包装、户外广告、电视广告、广播、车载广告、电梯广告……
(2)对象:摹仿的来源
我们对象,我把它划分为三类:
-人类总智慧:搜尽奇峰打草稿
-品牌资源禀赋:过去积累的、还未被发现的、需要创造的等
-利益共同体:比如消费者、供应商、同行等
(3)方式:
-从主观感知来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从客观形式来看:符号、图像、口号、歌曲、广告视频
2.就沟通而言
(1)媒介:微信、邮件、电话、当面……
(2)对象:天地君亲师(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特点)、自己/他人/环境
(3)方式:身台形表、文字、语言、图像
三、自我修养
1.人的范式转换
转机&历程,从摹仿开始。
摹仿→认同→内化。
我现在的摹仿有这么几个来源:
-最开始包括现在,当然有亲朋好友,有形或无形的影响。要变成有意的选择想要摹仿的特征。
-首先是企业内部,老板老大骨干。
-其次是老师们,各类兴趣课、专业课、心理课。
-再次书籍,历史、人文、哲科。
-影视作品,伟大的电影。
-最高就像亚里士多德所言,向大自然摹仿。
模仿的具体抓手,就是工作,在实践中检验,在验证中打磨。
2.从摹仿到戏仿
戏仿(parody),又称谐仿,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对其他作品进行借用,以达到调侃、嘲讽、游戏甚至致敬的目的。属二次创作的一种。
戏仿的对象通常都是大众耳熟能详的作品。
-主要是向大师致敬,比如斯坦尼的《演员自我修养》,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让自己卡塔西斯,个人心智、认知、能力的成长。
-让自己有三观、有态度,并且言行具有“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