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乎者野
一念起,便策马驰骋,直奔抱犊崮。
抱犊崮,位于鲁南地区枣庄境内,之前早有耳闻值得一去,只是迟迟未能动身。近日来,一直按耐不住,定要去这个“天下第一崮”讨个究竟。
据百科介绍,“崮”,是继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第五种岩石造型地貌。
关于“崮”的形成,很有意思。据说崮曾经是大海里的山地,经过海水循环侵蚀和岁月变迁,山地就成了平原。而后,地壳又进行了新一轮运动,既成的平原,又被抬升,于是就形成了崮。崮顶就代表了被抬升了高度。确有一种“历经沧桑磨难,患难傲然崛起”之意味。
从大邳境内出发,到枣庄山亭区这一道并不好走,穿越了几个村镇,一路跌跌撞撞,大约耗费了3个小时,终于抵达雄伟的抱犊崮。此时已是午时2时分。
景点外,早有来此赏景的游客,路两旁的杏花飞扬,落英缤纷,甚是美丽。
我已迫不及待得要登上这崮顶,去感受一下心灵和大自然近距离的碰撞!
虽然我有些轻微的恐高,但是比起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恐惧就算不了什么了。我直接坐上缆车,悬在山谷之间,吹着微风,看脚下翠绿,尽情享受这一切。
低处的平原尽收眼底,远处还有方块的田地,我假想自己是一只自由的鹰,在绿林之上翱翔,同时又夹杂些恐惧,怕缆车失去了控制。其实,一切都因心中还有牵挂,不然,死亡又算得了什么。
缆车不徐不疾,缓缓地到达了崮顶底部。整个崮顶高耸垂立,刚直而霸气。
在崮顶底部,有一处石洞,名曰“十八罗汉洞”,内有精美的摩崖石刻,罗汉像刻于唐高宗上元元年,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人物的表情已经被毁坏,但精巧的刀法和古朴的线条仍然可见一斑。
据说,洞里一共有十八尊罗汉,但是也有人说看到了十九尊,话说但凡是数错了个数的人,都是六根不净,私欲迷心。正如当地歌谣所唱“罗汉洞,八丈深,十八罗汉个个真,数来数去数不清,六根不净迷了心。”
说实话,我一开始只看到十四尊,后来和同来的游客一起找,一共找到了十九尊。大家都互相取笑对方六根不净,呵呵,细想也颇有些原因。这罗汉像分布在石洞的不同位置,呈环绕状,也有一些比较隐蔽,不宜察觉,如果不够静心,真的很难一下全部找到。
和崮顶紧紧相连的,是“一指峰”。说是一指峰,其实就是一块单独出来了的石头。像是一个大拇指在点赞,更像是一个自信的臣子,向王者滔滔不绝的谈论经治方略。
思绪间,恰有一只飞鸟落在了峰尖,顿时让这山石多了几分灵性。
再向上走,就到了天台,是崮的顶端。
登顶后,顿觉两腿有些发软。由于是逆向而行,直达崮顶,我下山的路正好是游人们登山的路。石阶两旁,随处可见走累了的稀疏散客。
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我赶着小跑,一路逛逛荡荡,飘飘悠悠,后背已渐觉汗意。不会儿之间,来到了一处小亭,回望远处秀丽的抱犊崮,颇有些“悠然见南山”的雅致。
顺阶而下,来到一岩洞旁,为了增加神秘感,人们给它起了个美好的名字,桃源洞。我饶有兴致地走进洞里,向外看,树木和小屋映入眼帘。
沿着小道一路直下,经过三清观,小观里香火正旺,都是来往的求福人,院中的一棵古银杏枝条招展,春意盎然。
不知不觉,已快到山脚下,我去意渐浓,但是还有稀疏的游人陆续赶着登山。
山脚下的路甚是平坦,天空湛蓝,偶有丝缕白云,衬着山花和绿树,很美丽。
此时,虽离天黑尚早,但是想到回去的路,很是颠簸,已早有小伙伴在县城等我,把酒言欢!再看一眼,蓝天下的抱犊崮,毅然挥一挥衣袖,直奔大邳去也!
做一个有独立灵魂的写手,给凡间的逗比们一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