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的艺术—在爱中建立规则

第一堂课: 和孩子分享经验——分享式表述

第一节  让孩子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选择和思考

要点:1、 “分享”而不是“教给”,这就意味着,父母不要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并且让孩子照做,而是传递给他,用不用他自己决定。否则,孩子一有问题,你马上给方法,孩子便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尝试自我的机会。

2、总结:一句话就是让孩子既能获得父母的宝贵经验,还有独立的选择和思考。

第二节    有效引导孩子的两个法则

要点: 1、法则一: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么对别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2、法则二:不远被动等待孩子理解你,而是主动邀请他来了解。当与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要,自己的感受。

第三节   不恰当的批评方式

1、夸大指责:比如“你总是xxx“这样的说话容易让对方反驳,大部分人都不可能总是做错一件事情,如果夸大,那么争吵的重点便转向了错误的频率上,而不是事情的本身上。

2、贴标签、下定义:比如“你根本就是个自私的人。”,当孩子被贴上了“坏蛋”、“笨蛋”等不良标签时,只会增加孩子的自卑、自贬和负罪感。孩子并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做得不好,这种贴标签的方式不但无法和孩子沟通,也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3、有话反说: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就说“以后你不用吃饭了。”反着说话的杀伤力比夸大式指责更严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故意害他,从而产生恨意和逆反心理。

4、让孩子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比如“你都把我逼疯了。“不断要求孩子为自己情绪负责,会让孩子非常容易受父母情绪的影响,他们的焦点会放到父母的情绪上而不是事情的本身上。

5、简单给方法:命令和威胁

我的例子:老公每天玩游戏都到很晚,我总是催他快点,他特别烦。我也很苦恼,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好在我们能直面问题,我说,我希望你早点上床,我们能在床上聊聊天,因为我们上班一天都不见面,交流的机会只有晚上,而你吃完饭就开始玩游戏,太晚了就没有时间交流了,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思。他说,你早这样说不就好了,我就知道你的需求了,你不要总是催催催,说出你的感受,让我了解你才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第四节、在分享中让孩子看到关爱

点评:意思是要注意表述的方式,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关爱、尊重,而不是强加的经验。

故事:真理亦须巧言,国王做梦梦见牙齿掉落的例子。

真理就像一块宝石,仍在别人脸上,就会造成伤害,而加上精美包装诚意奉上,对方必然欣然接受。

比较好的表述方式:

1、“我觉得xxx比较好,不过要你自己决定”替代“你必须”,我和你有不同的感受,替换“你错了”

2、“看到你xxx,我心疼,想和我谈谈吗?替换”我不想听你说话,快按我说得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