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爸爸出差回来,孩子有爸爸的陪伴,开心了很多,同时也发现了孩子任性的本质,和大人说话,喜欢说“不”,他想要得到或做到什么的时候,如果不能如愿就会爆发负面情绪。
某天带着孩子去海洋馆玩儿,玩了一上午,要走的时候我们问孩子的意见,孩子也同意回家。可是到海洋馆出口的时候,孩子就吵着闹着说,“我不回家,还要玩儿。”
我和爸爸劝说了半天,他还是不想回家,后来我答应他再进去玩儿会,“我们只能玩一会儿,5分钟,5分钟到了让爸爸给我们打电话,我们就出来”,他欣然同意了。
后来我们又进去玩了一会儿,等爸爸打电话的时候,孩子非常配合的出来了,当时我还觉得很欣慰的,孩子还是比较通情理的。
反思过程,可能当我们决定回家的时候,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而是只是告诉他我们要回家了,他说同意我们就走了,没有给孩子选择和做主的机会,所以后来孩子变卦了,他极力要玩儿,可能是想自己有做主或选择权。
平时看动画片时,我跟他约定的是看两个10分钟,到第2个10分钟结束时,还是还会嚷嚷着再看一会儿,我还是会和他讲道理,讲我们之前的约定,但大多时候还是选择退步,还是会让他再看完一集。
后来经过跟爸爸交流,爸爸觉得我这样的做法不妥,看似是给孩子尊重和选择权,但实质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当时有些疑惑,并且不相信这是事实。
因为每次爆发时,我会耐着性子跟孩子讲道理,但是也会比较怀柔,退而求其次的答应他另外一个小需求,结果就是导致孩子每次哭闹都会奏效,即使达不到他最初的愿望,也会换得另一个小需求,这样的行为给孩子的引导就是,只要我哭闹,我就能得到想要的。
当孩子爸爸说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认识到和孩子交流的这个过程,最后是孩子做了主导,一直以为是自己通过耐心地和沟通,使他懂得了道理,同时自己无形中做出了让步,是孩子的哭闹奏效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正面管教讲,“对孩子不惩罚,不骄纵,遇事要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自我反思后,发现自己更多做到了温和,但是没有坚定,模糊了自己的边界。
和爸爸谈完之后我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有问题,在后来与孩子的相处之中就逐渐改善意识,增加坚定的部分。
当你做出坚定的表现时,孩子还会哭闹得更厉害,同时你持续的保持坚定,就会让孩子知道你说话是算数的,并且是会执行的,他慢慢的也就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知道哭闹无用达不到目的,以后也就不会以这个行为来要挟家长了。
我们坚定的同时也要温和的帮助孩子疏导情绪,告知他不可以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从心理上真正接受这个事实,从而促进孩子的思维更加豁达和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