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上节课老师通过学佛的四预流支为例子展开了怎么使用因缘和合的缘生论(因缘果)分析学佛应有的心态、行为以及应该追求的结果。
四预流支包括了:亲近善知识,多闻熏习,如理思维,法随法行。这四者是有次第的。而且同样是符合因缘果的理论的 。以亲近善知识为例:“果”是追求善、“因”是亲,“缘”是近的行为。整体看着四步骤,其中“果”是为了如理思维,法随法行,“因”是亲近善知识,“缘”是多闻熏习。
不论在四步骤还是第一步中“亲”是最重要的,这是因缘果中的“因”。
而要做到“亲”首先要学习放下我执我见,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对善知识带着空杯心理去多闻熏习,才能最后养成庄重和崇敬的心,否则必定会固步自封。
那么我们怎么去除我慢我执呢?老师告诉我们六根接触六尘而产生的判别力与记忆力上为六识,六尘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既然是心理学的范畴,我觉得心理学上小妮同学常常提倡的接纳理论就很重要。梁冬曾经这样解释过“如来”,“如”’就是如实地承认我现在面临的一切都是必然和活该来的。也就是说先要让念头自然地表现出来,对其不迎不拒,如此才能看清楚它的现象,并透过现象而看到本质。多数时候,如果强行在压制某一类念头,而鼓励另一类念头,这样做无法真正了解在你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警觉到当下的精神意识以后,并非消极的不作为,而是要认识它超越它,变成有智慧的人。我执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通俗的看成我们的习惯,并且视角常常局限在人谋生的潜意识之中,更别说担当起自己和他人的义务与责任。通过观察,逐步地在此过程中不随世间的逻辑认知进行反应,久之会从另一个角度发现真相。而佛陀是发现人类心理模式是“无常、苦、无我”,循着这三个关键进行观察研究,会在真实的观察身心中获得心理上的完全自由。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的三心不可得,无常等规律,就是希望我们多闻熏习这个道理,并且如理思维,才能达到思维上的如理如法。
做到亲,就要明白要亲近什么。因果互转互相促进。如果心中我们心中掌握了无常观,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什么是最重要的目标,就不会泥陷于一些刺激了我们六根的浮华外物而耗尽我们难得的人身和时间。所谓“无视生非”梁冬解释为因为无事生非议,所谓的怀才不遇等等的抱怨的时候,应该看看自己是不是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所以“亲近善知识”的“亲”一定要和“善知识”联系在一起,才能保证我们的六尘是对世界的真实、慈悲、自由的映像。
“亲”这个因要转为得到“善知识”的加持的结果,那么就要做到“近”。这个“近”包括了身近和心近。从明师受戒是一个最有效的近的办法,这也是老师要我们明白师之道的重要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