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今天变成火山的口,热烈烈地冒一次,什么我都烧个干净,那时我就在掉在冰川里,冻成死灰,一生只热热地烧一次,也就算够的了。”
《雷雨》是一部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描写了一个大家庭的崩溃。剧中以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三十年的恩怨为主线,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黑暗与其腐朽陈旧思想,更反映了当时更深刻的社会及时代问题。
曹禺曾说:“《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天地间的‘残忍’,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写到末了,隐隐彷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作的时候并没有使中明确的主题,而是出于本能地一种倾诉,痛斥着罪恶的旧社会。
周朴园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统治者,也是一个资本家。其妻蘩漪,一个中国式女人,受过一定的民主思想的影响,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与自由。但在被“吃人”的家庭与专横的丈夫的欺压下,她愈发的感到压抑与苦闷,与继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同样是受过民主思想的影响,周萍缺乏反抗的勇气,怯懦、自私他,极力地想摆脱与继母这种不伦关系。家里的侍女,四凤,充满青春活力的她让周萍深陷其中。“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恶’,抓住了四凤这样一个新的灵感来洗涤自己,但殊不知犯了更可怕的罪恶。”周冲,蘩漪的儿子,他藏在理想的堡垒里,有许多的憧憬,对社会,对家庭,以至于对于爱情都满怀期望,他同样爱上了婢女四凤。深陷爱情的蘩漪产生了对四风的嫉妒,她让四凤的母亲侍萍来领走四凤。侍萍正是30年前被周朴园引诱为他生了两个儿子,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母,而被她带走的第二个儿子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沈、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周萍和四凤终于知道他们原是同母兄妹,一场悲剧发生了:四凤触电而死,蘩漪的儿子周冲为救四凤不幸送命,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鲁妈痴呆了,绝望的蘩漪疯了,倔强的鲁大海出走了,罪恶的家庭崩溃了。
周蘩漪是个被爱情伤的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先生在文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但这条路也引到死亡。”作为一位新旧思想的代表人物,她既渴望爱情又无力摆脱家庭的牢笼,在周朴园的长期凌辱下,她将周萍视为她生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在无人可爱中寻找自己唯一的爱人。
“她是一柄犀利的刀,她愈爱的,她愈要划着深深的创痕。”在周萍和四风将走之际,她不惜利用儿子周冲,公开自己与周萍的不伦关系,将周家丑恶上的遮羞布彻底揭开,只为求得一份爱。“你难道见着自己心上喜欢的人叫人抢去,一点儿都不动气么?”(页221)“你的母亲早死了,现在我不是你的母亲。她是见着周萍又活了的女人,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页222)深陷爱情的她此时此刻只想摆脱她母亲和妻子的身份,做一个普通追爱的女人。
但她错了,周萍面对著名义上的母亲,内心的良知与怯懦都不允许这段不正常的关系继续发展下去。于是周萍无不犹豫的将她留在火坑里,狠心的抛弃她,将这个被多年沉闷生活压抑的女人的念想抹杀。因为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变的乖戾,最终成为人们口中的疯女人。
蘩漪是受到五四运动思想感化的女性,她的反抗可以从细微处隐约可见。第一幕周朴园让她喝药时便能很好体现,当她从楼上下来,她嫌房子里太闷,听四凤说是周朴园不让开窗,她便一定要打开它。而当四凤为她端来药时,她只道“苦得很。这些年喝这种苦药,我大概是喝够了”。(页48)令她感到苦的实则不是药,而是18年生活在被父权笼罩下的家庭中的压抑。“就是自己不保重身体,也应当替孩子做个服从的榜样。”(页70)周朴园的胁迫激起了她的反抗意识,一切都走向极端,她带着报复的火焰将周家的虚伪、腐朽燃尽,也将自己推上毁灭之路。
那个惊心动魄的雷雨之夜,爱与恨的交织、厮杀无不渗透出逼人的寒气,当一切回归于平静,我们早该明白,爱与恨终究不能长久,独留下两个疯子和忧愁的老人还陷在过去久久无法自拔。我想,在那样一个时代,绝不止一个周蘩漪,必然有无数个蘩漪这般承受时代悲剧并终妥协屈从的人,也必然有无数个家庭承受社会压迫、遭受不公。不过曹禺先生曾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蘩漪式的命运是作者想呐喊、想反抗的社会悲剧,但同时也是一道警示,警示世人需坚守心中所向,追求心中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