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要再闹!你再哭我就收拾你!你给我闭嘴!……”当你面对哭闹的孩子变得歇斯底里的时候,孩子其实很困惑无助,为什么我的父母要生气?如果你面临同样的育儿困扰,我强烈推荐你看看资深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所著的《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既是寻求方法,也是疗愈自己。
我读完想了很久,自己也刚有一个两岁多的女儿,在她学会说不了以后,我过多地使用管制和交换的伎俩,总想看到安静、听话、聪明的小天使,可从不用共情的方式来了解她的内心世界。事情往往就是这样,越想得到什么,越是难以得到。养育孩子不是训练机器,而是引导她成为有独立自我的人。我们从上一代父母中学到的经验,有时候并不适应现在的育儿生活中。我只希望在她还未长大的日子里,多用正确的方式来与她共同成长。以下是书中的几点核心观点,希望与你分享。
一、抛开自己童年留下的障碍,正视当下面临的情况
书中写道:“当你对孩子发飙或表现出过于激动的情绪时,是因为你必须用那种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你感觉到你在孩子那个年纪所经历的感受。你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行为可能触发你过去的绝望、渴望、孤独、嫉妒,或不自信的感觉。所以,不知不觉中,你挑了一个简单的做法:你不去试图理解孩子的感受,而是直接发飙,或陷入沮丧,或开始恐慌。”我不由得想起孩子生病吃药的画面:她痛哭流涕挣扎着不吃药,我按耐不住怒火,大声地斥责她不听话……我害怕局面失去控制,总想粗暴地解决问题,其实在逃避问题,逃避麻烦,逃避为人父母的责任。下次孩子又令你发火时,谨言慎行,停下来自问:这种感觉完全是当下的情境和孩子造成的吗?为什么我不能站在孩子的立场看问题呢?
二、营造安全和谐的家庭环境,化解意见分歧
当我和爱人发生争执的时候,孩子总跑过来问: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爸爸你是不是生气了?孩子都是敏感的,当她感到家庭气氛不对的时候,她自我的世界也在受到影响。“孩子生活中的人,构成了孩子的世界。那个世界可能是充满关爱的世界,也可能像战场一样纷争不断。努力避免家庭生活偏向战场那个极端,这非常重要。如果孩子总是心事重重,担心自己的安危及归属,他们就无法自由地对广阔的世界展现好奇心。没有好奇心对他们的专注力与学习都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处理家庭矛盾时,多使用“我陈述句”,而不是“你陈述句”;承认自己的感受,了解及承认对方的感受,这是健全关系及同理心养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当她看到父母处理矛盾的方式,她也会进行学习。
三、帮助孩子确定自己的感受
身为父母,要确认孩子的眼泪与哭闹背后的感受很难,因为你不想证实孩子正在受苦。把痛苦讲出来,似乎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但其实不然,那样做通常可以让情况好转。用语言表达需要时间,孩子感到难过时,会觉得很难找到贴切的语言来形容,所以需要你来帮他。
你可以帮孩子找到表达真实感受的方法(而不是你希望他有的感受),你可以确认及想办法了解他的感受(和你自己的感受)。换句话说,你珍惜亲子关系,因为你知道孩子和你有安全、相爱、真实、包容的关系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你经历过什么,父母都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完美的小孩是不存在的,我们跟他们一起在犯错中成长,你学会了成熟,她学会了长大。亲爱的小孩,愿你永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