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性诗歌写作’:哲思上所孕育出的花朵。没有哲与思就没有根性诗歌写作。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哲与思的能力,包括我们每一天要做什么?怎么做?这一系列都充满了哲与思的意味,或换句话说哲与思是我们人元知意识里面的一项能力。但随着人渐渐在异化,这种悖论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变得更加的明显了,应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整体文明会不断在发展,但并没有,相反这种单一的进步消释了人最初哲与思的活跃度,使人变成了空心人,房奴,车奴,性奴(偏离人本欲的欲望),失去了深度思考能力。这在诗歌写作中表现得更加的显著。很多诗歌写作者缺乏一定的知识文化(你也可以说诗歌和知识无关)。把诗歌玩成了顺口溜,玩成了心理学,完全是在作践诗歌,作践自己,一昧的恶化人性,病历学是如此解释的:“秋冬两季人很容易感伤,尤其诗人,而且还十分享受这种情绪,在人体大脑底部,有一个“松果体”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褪黑素”。这种激素能促进睡眠,但分泌过盛也容易使人抑郁,气温的变化对其分泌也会产生间接影响,尤其是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节。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存在相应的关系。以五行学说中的“金”为例: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尤其是秋雨连绵的日子里,人们除了容易“秋燥”,有时也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①。以上这些都是人类哲思在弱化的表现,我们变得惧怕思考,谨小慎微,大脑皆由电子设备所支配着,所以很多写作者为了迎合市场作出了一批批苍白软弱的畸形文体,尤其‘绿叶体’,什么是绿叶体?完全没有个体介入,诗歌文本由意象组装而成,少数民族诗人尤为突出,也就是猎奇。所以这都是根性写作所要警惕的。更多的时候诗意和词语无关,我们只是在捕捉一些诗意,用词语。①表现。诗中没有明确个体的存在,而是用物象表现,但也不能沦为由词语组装的半成品,没有中心,意象与意象太凌乱,拥挤,根性提倡意象的冲击的力度,稳,物象只是表现,中心还是个体经验与超经验感受,比如这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诗中没出现半句诗人咿呀之语,诗人的那种孤寂之感,完全是由物象与物象之间相互破撞,冲击,变异,超现实而成,干净利落,一切浑然天成。②叙述。在叙述中寻求诗意,我现在认为叙述是诗歌的最终指向,根性写作同样如此,但最重要的一点两者都离不开哲思。意象(哲思)~叙述(哲思),也就是说哲思贯穿诗写的一生,两者九九归一,同连一体。
20210201西昌
①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