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并不陌生。它几乎贯穿于我们从小学到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唐诗主要有怀人诗、思乡诗、宫怨诗、边塞诗、送别诗等。正如闻一多所说:“凡生活中用到文字的地方,他们一律用诗的形式来写,达到任何事物无不可以入诗的程度。”唐诗的艺术表达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双关互文等。
金缕衣
杜秋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名属乐府《近代曲辞》
此诗语言平淡而又富有韵味,结构采用民歌回环的手法,吟诵朗朗上口,使人回味无穷。向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诗人不希望人们贪恋荣华富贵,而是勉励人们珍惜青春时光,能有一番作为,以免一事无成。诗中之“花”指的是美好的青春之花,即青春时期的成就。不要等到时光流逝,而徒留遗憾,追悔莫及。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诗人以问答的形式来叙述送别,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又不落俗套。诗人巧妙地利用前面四句做铺垫来引出劝慰朋友归隐山林,悠然恬静的话语。“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你本来餐风饮露,白白枉费鸣叫声。天快亮时,你已声嘶力竭,稀疏到快要断绝了,苍翠的树色却毫不动情。
我官卑微如同树枝般漂泊不定,丛生的杂草快把故乡平没了。烦劳你的鸣叫声能使我警觉,我也会全家清苦。
诗人采用的是托物咏怀的艺术表达手法,将蝉象征自己,以蝉起兴,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又以蝉结束。诗的前四句表面上歌颂蝉,实际上是为自己困顿尴尬的境遇难以改变而感到愤懑不平。后面四句,诗人通过蝉进一步联想到自己的命运。诗人借蝉表达了自己的志向高洁,回归故园的愿望。此诗结构严谨,情思浑然相融,首尾呼应。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诗明白如话,是脍炙人口的唐诗名作。前面两句写出了一种冷清与落寞。后面两句刻画了一个不畏寒冷身披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垂钓的超凡脱俗的老翁形象。柳宗元的山水诗有一个显著特点:意境越是幽静荒凉,诗人的内心越是孤寂清冷。这首诗描写了一种物我两忘的隐逸生活。天地之间万籁俱静,纤尘不染,雪天一色,而独自垂钓的渔翁却保持孤傲与清高,好像远离尘世了无牵绊。这是诗人幻想的境界,虚无缥缈,浩瀚广阔,纯洁幽静。没有千山与万径,不足以衬托“孤舟”与“独钓”。“寒江雪”既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又营造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使得渔翁的形象更加真实饱满,将前面的内容作出更加细致与准确的总结。诗人把自己的情怀寄予渔翁身上,从而表现出一种寂寞和超然物外。
《枫桥夜泊》
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月亮已落乌鸦啼叫霜满天,对着江枫渔火忧愁不能入睡。姑苏城外有一座清幽的寒山寺,半夜敲钟的声音飘到了我的船边。
诗人从远景写到近景,层层深入。远景包含落月、乌鸦、满天霜、寒山寺,近景包含蒋峰、渔火、泊船。前面两句通过落月、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不眠人来烘托一种意蕴浓厚的气氛,一方面写出了深秋时节江边的景色,一方面表现了诗人的羁旅乡愁。后面两句从姑苏城、寒山寺、钟声来彰显一种悠远空灵的意境。落月与渔火映照,月光与江枫交辉,伴随着乌啼与钟声,有声与无声相衬,明与暗对比,色彩的渲染,层次分明,使得诗人的愁绪慢慢地舒展开,变得生动形象。全诗情景交融,意境清冷孤寂,余味不尽。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此时我与远方的亲人一同望着月亮。情人对漫长的夜发出愁怨,整夜相思不已。灭掉蜡烛更加喜爱皎洁的月色,身披衣服来回走动地望月感到露水沾湿的凉意。不能把月亮捧在手里去赠予远方的亲人,还是回到卧室在梦中得到美好的约会吧。
这首诗是诗人离开家乡望着月亮怀念远方的亲人而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前半句写景,后半句由景入情。深邃而遥远的月亮勾起了诗人的浓浓相思。远方的亲人与自己一样对月相思。诗人别出心裁地设想远方的亲人望月思念自己。含蕴有致,生动地反衬了寄托的深远。自然天成的语言让“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成为千古传诵名句。“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中的“怜”“觉”二字突出了诗人对月色的喜爱。因为望月而怀人,又因怀人而望月,这采用的是情景相生的表现手法。望月的目的并非赏月,而是抒发幽思。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乐府《横吹曲》旧题。秦时明月汉时关:这里互文建议,就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万里长征:指到遥远的边塞作战、驻守。飞将:指西汉时与匈奴作战的名将理光。胡:指北方少数民族阴山:西起河套,东抵小兴安岭,横跨今内蒙古自治区。
秦汉以来明月就是这样照耀边塞,到遥远的边塞驻守的人却没有回来。只要像李广这样的骁勇善战的将军依然存在,坚决不让北方少数民族的马踏过阴山。
这首诗立意新颖,耐人寻味。首句采取了互文见义的表达手法,推举秦就会囊括汉,反之亦然,错举有致。“秦”与“汉”带着历史的感觉,从秦至汉,明月一直映照边塞,而边疆的战事却不见停止。后两句意在言外,表明朝廷用人不当,使得将帅并非合适的人,才造成了烽火不断,征人未还的局面。诗人希望朝廷能任用李广那种良将,才能安定边疆,以防敌人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