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内心一一再谈与孩子共情
我们对“共情”的定义是:能够想象自己置身于对方处境,并体会对方的感受的能力。它最最难的地方,就是走心,你能否真的将自己,当成是对方,去感同身受。
很多父母知道要与孩子“共情”,但“共情”不仅是用某种句式,而是“走进另一人的世界里”,只有真正走进去才会让我们茅塞顿开。我们相信咱都有颗想和孩子“共情”的心,想要真正的和孩子建立爱的“连接”,可是,要怎么修炼这项能力呢?我们不妨这样做:
1、 学会分辨情绪。
准确识别情绪的名字,是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难过时能被别人安慰一句,“你真的很难过”,你都会感恩对方懂得。所以我们不但要自己学习,还要告诉孩子,情绪都有哪些名字,给情绪上个标签,并且积极的在孩子面前表达情感,让孩子建立更好的情绪认知和理解,长大后也更容易共情他人。
常见情绪词有:厌恶、生气、受伤、兴奋、平静、难过、疲惫、害怕、紧张、惭愧、愤怒、开心、迟疑、嫉妒、内疚、担忧、憧憬、绝望……
2、 关注自己及他人的感受。
留心生活中,有谁说的什么话深得你心?有谁安慰半天你都觉得没什么感觉?关注记住并总结,这些话有什么特点?语气、句式、表情是怎样的?被人理解时有多幸福,你就知道该给别人什么样的支持。
3、 不断学习与成长。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学习知道,孩子的大脑发育原理、孩子的哪些挑战是适龄行为、他们透过这些行为,其实是想表达什么,就更容易读懂孩子的心,和孩子真正的共情。
4、 多建立爱的仪式和习惯。
比如日常多对孩子说“我爱你”,多与孩子发生肢体接触,比如把手搭在肩上、轻抚后背、以及多多拥抱,这些都能帮助孩子的大脑和身体释放出让人感觉良好的激素,并降低压力激素的水平,帮助孩子冷静下来。
共情是一种能力,需要抛开自己内部的参考体系,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里。但是这项修炼是个漫长的过程,千万要抛开功利的目的,要记得,孩子感觉最糟糕的时候,就是最需要你的时候,要始终向孩子传达这样的信息:“孩子,我就在这里,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