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生活至少带来了一个机会——每一刻都有的机会——让我们拥有更平衡的情绪、更伟大的正见以及更明澈的心。
除了道德基础之外,正念练习还需要具备辅助的态度基础。
在前面讨论过的注意力,以及需要对自己的态度温和、不批判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涉及到了这几种态度。
应具备的态度不止7项,但是这是最基本的。其余态度(包括慷慨、感恩、毅力、宽容、善意、悲悯、随喜,以及淡定)需要通过这七项来培养才可以发展;这七种态度是:不评判、耐心、 初学者之心、信任、不努力、接纳、放下。
*****************************
正念的第五个态度是不努力,这对于美国人来讲是真正棘手的问题(作者是美国人)。不努力,你在说什么?这听起来像颠覆,甚至很不美国。我们是有名的汲汲营营者、工作狂。我们可以改名叫“human doers”(译者注:相对于human being)。我们的文化喜欢忙碌、喜欢进步,总要抵达某处。所以在禅修时,无处去、无事故、无所得这样的概念,对于我们的奋斗性格和不断进步的要求来说,实在是非常吊诡和神秘,甚至异类。
不努力与我们称作“当下”,即超越时间的特质有关。在禅修中,我们安住当下时,是真的、真的、真的无处可去,无事可做,亦无所得。禅修和你们曾做过的任何事情都不同。例如,它不同于学习开车,一旦学会驾驶,它就变成自动化行为,变成一种不用思考的就能操作的技术。这也许就是美国每年有五万件致命交通事故的缘故。很多驾驶员在开车时都“跑”到别的地方去了,而不是真的在车子内。我们的身体是在驾驶,但心思却没有真正的专注,也许是在打电话,或是听广播。就算你不是在打电话,也没有为其他事分神,心也会时常迷失在种种的念头里,自言自语。既然如此,你还不如在驾驶时给自己打个电话,透过内在的“正念网络”,提醒自己要持续留意风挡玻璃外正在发生的一切!
不努力不是不重要。它的意识是,你了悟到了“身处此地”,哪里都不去,因为该做的只是保持觉醒而已。不要把它当成某种理想:在喜马拉雅山洞穴里静坐四十年,跟随威严的老师学习,做完一万次大礼拜,或是完成其他什么事之后,你必然会比现在更进步。很可能你只是变的更老了。重要的是,此刻正在发生什么。如果你现在不加留意,那就像是十六世纪印度诗人卡比尔(kabir)所说的:“你终将主宰死亡城市的公寓。”艾略特(t.s.eliot)在他最后也是最伟大的诗作《四个四重奏》中这么说:“荒谬可笑的是那被虚度的悲伤时光,它伸展着,向前向后。”
即使支队自己稍作提醒:“就是这样”,“我们现在还活着”,“我们已经在这里了”,也能引发巨大的不同。因为,事实上,我们想要到达的未来已经在这里了。就是这样!此刻,对你的过去而言(包括过去那些你用来思考未来与梦想的时刻)就是未来,你已经进入其中了。它只是被取名为“现在”。我们如何与现在相处,将会影响到下一刻经历的品质与特性。如此,我们可以通过留意当下来塑造未来。这是多么非凡的机会啊!
我们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到达某处,然后当你到达了那里,却发现自己仍然不快乐,于是又要继续前往他处吗?如果我们不加留心,可能会一直认为,未来将有更美好的时光:“当我退休时,当我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当我有足够的钱,当我结婚,当我离婚,当孩子长大后离开家......”等一下,就是这样!这样,真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只有这一时刻,其余的是记忆(这发生在当下)和期待(这也发生在当下)。这一刻和其他时刻一样美好。事实上,它很完美,本来就完美。这种完美也包括所有你认为不完美的事物。
我们已经看到,不努力的意思并不是你不知如何完成大量工作。许多资深禅修者在各行各业,在不同地方,通过各种方式成就了许多卓越重大的事业。我们所有人的挑战都是,能否多少做到让作为从自然中流出。这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是有意识地或正念地生活的艺术。我要再一次指出:生活本身即称为真正的禅修。
这并不是修习的理想化。正念非常真实,但容易混乱。
它不是要达到某种特殊的狂喜或宁静的状态,而是一种持续的挑战,不断的揭露出越发精微的执着与自我认同。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所以,正念地生活真的不容易。
然而,非正念地生活更是难上加难,还会引发更多的问题。不过,尝试以正念生活至少带来一个机会)每一刻 都有的机会——让我们拥有更平衡的情绪、更伟大的正见以及更明澈的心。正念也是一种“关系智慧”,因此当我们越具正念时,就越能够把握自己的生命,越能够为了属于自己的人生付诸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