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德礼(中级第二次课程感受——改变永远在发生)持续原创分享第32天
今天第二次课程让我耳目一新,课前我把课件抄写了下来(因为出差在外,没法打印),抄写的过程中我在思考,这两周大家都积极的约练
,一定有不少的感受,我也得理一理自己的感受,就这样抄写着思考着。果然,一上来刘老师就让我们谈感受,谈收获,谈疑惑。所以和小伙伴们来到房间,听到了他们的经验,听到了他们的收获,感受到了他们的进步,特别是宋老师谈的成功的咨询,我真的很感兴趣的,听到了王老师谈尽管很忙,还完成了约练的任务。在她们身上我学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坚持!所以就想到了刘老师说的,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也希望。
紧接着进入直播间,刘老师让我们把感受打出来,看到老师们那么多的收获,我分享着,快乐着,也同样把收获分享给大家。尽管收获很多,也同样存在疑惑,不过疑惑倒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刘老师的答疑解惑让我明白了:目标是来访者的目标,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确定一个来访者所欲可行具体的目标。目标会有变化,或者来访者提出很多目标,那就跟来访者进一步明确他所需要解决的对他最有帮助得目标。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还没有理清目标,那就贴着来访者走,就倾听,共情,陪伴吧,这样对来访者也是有帮助的。给来访者建议不是绝对不能给,是要掌握时机,注意给建议的方式,重点是做水引子,让来访者去思考。对于一定要建议的来访者,我们可以很婉转的适当给一点,其实来访者舒服才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不给建议而破坏咨询关系,那不是我们想要的。当咨询中我们无话可说的时候,那就不说,就听着,听着思考着,做到与来访者共情,做到和来访者是一伙的也很好。这样多思考,也许就能想到如何去问,如何去说了,情到了,自然就有话说了,也自然就有效果了。说到这,我就想到了老奶奶看到孙女背着很重的书包的故事,一个“咦!”字多么神奇的共情,这也是我们咨询中要很好的去体会的。关于咨询的效果,没有效果其实就是有效果。改变永远在发生!
今天又看到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一艘游轮遭遇海难,船上有对夫妻,好不容易来到救生艇前,艇上只剩一个位子,这时,男人把女人推向身后,自己跳上了救生艇。
女人站在渐沉的大船上,向男人喊出了一句话……
讲到这里,老师问学生:“你们猜,女人会喊出什么话?”
学生们群情激愤,都说:“我恨你、我瞎了眼!”
这时老师注意到有个学生一直没发言,就向他提问,这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女人会喊——照顾好我们的孩子!”
老师一惊,问:“你听过这个故事?”
学生摇头:“没有,但我母亲生病去世前,就是对我父亲这样说的!”
老师感慨道:“回答正确。”
轮船沉没了,男人回到家乡,独自带大女儿。
多年后,男人病故,女儿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的日记。
原来,父亲和母亲乘坐游轮时,母亲已患了绝症,关键时刻,父亲冲向了那唯一的生机,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多想和你一起沉入海底,可是我不能。为了女儿,我只能让你一个人长眠在深深的海底。”
故事讲完,教室里沉默了,老师知道,学生们已经听懂了这个故事:世间的善与恶,有时错综复杂,难以分辨,所以凡事不要只看表面,不可轻易论断他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到了在我们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不预设,不评判,要中立的重要性,来访者的思想和行为一定有他的道理!往往我们以为的只是我们以为的,所以清空我们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候我们用我们自己的道理,自己的观念,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预设,自己的判断去给来访者贴标签,必然会不利于咨询的进行,必然会带给来访者不舒服。要想用焦点,必须努力学习体会焦点。大家看到我的改变了吗?
大家都在改变着,改变永远在发生着!
甘德礼2017年8月14日22.43于信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