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风不老
说到“炒作”二字,吃瓜群众肯定不陌生,比如一部电影要上映了,围绕主演们的各种爆料就接踵而至了,并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热度,且不管这些事件真假,无非就是为了三个字:博眼球!
其实,炒作并非是娱乐圈的专利,也并非是现代才有的手段。君不见,早在古代就有许多帝王深谙此道,为了名正言顺的当皇帝,往往会自动加特效,给肉体凡胎赋予神话色彩,加固臣民的顶礼膜拜。
其中,汉高祖刘邦可谓是个炒作高手。
不信,就来看看他是如何用4次炒作,给贫寒的身世镀金,在民间制造舆论,成功将自己包装成“真龙天子”的。
炒作第一步:无中生有,赋予神话色彩
刘邦出生低微,家境贫寒,就连名字“刘季”都不是什么正经好名字,就像是是爹娘随口喊的一句“刘老三”。
农民出身,又没文化,刘邦好不容易混上了泗水亭长这个职位,也就相当于保安队长一类的小干部。一次偶然的机会,遇到秦始皇出巡,这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的大场面可把他给震住了,发出了“大丈夫当如是”的惊世感慨。从那时候开始,刘老三心里就怀揣了一个白日梦,也想建一个国家,自己当皇帝过把瘾。
于是,刘邦开始了第一次炒作。
自古帝王将相,要么出身贵族,要么雄霸天下。刘邦自知这两者自己都没有,怎么办呢?只能不走寻常路!
《史记》中记载:“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看到没,一般的炒作或许只是添油加醋,可刘邦直接无中生有,牢牢抓住老百姓心里自古以来对真龙天子的崇拜意识,一下子就把自己的身世提到了最高逼格。
这一策划,可谓是惊世骇俗。因为刘邦心里清楚,包装第一步,就是得先赋予一种不同凡响的传奇身世,这样才能一炮打响。
炒作第二步:群众基础,增加可信度
刘邦费尽心思打造“准皇帝”品牌,但这个时候只停留在知名度上,他需要增加群众基础,以稳固传奇身世的可信度。
史料记载,刘邦平日喜欢饮酒作乐,亲近女色,经常到王媪、武负的酒肆里去赊喝酒,醉了就躺在店里呼呼大睡。据说,王媪、武负二人看到醉倒的刘邦身上有龙隐隐出现。一传十,十传百,于是越来越多人相信了刘邦真龙托身的传闻。
看到这里,吃瓜群众该明白了。这王、武二人其实是被刘邦买通了,用来制造舆论的。因为,一个品牌光有知名度可不行,还得有可信度,群众基础越广泛,成功的几率就越高。
用我们新闻媒体人的行业话来说,这是刘邦精心策划的一个连续报道。
炒作第三步:闪亮登场,凸显英雄主义
如果一个品牌,知名度有了,可信度也不差,那么已经引起了消费者的注意,接下来再自带闪光灯似的登台亮相,相信要消费者自愿掏腰包也不是难事了。
刘邦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成功进行了两次炒作之后,觉得是时候该干点什么了。
话说刘邦以亭长的身份押送徒役去骊山,不料一路上许多徒役趁机逃跑了。刘邦干脆让大伙停下来痛快喝一顿,把所有的徒役都放了,然后带着自愿跟随他的十几个壮士连夜抄小路。结果遇到大白蛇挡路,刘邦借着酒劲,挥剑将白蛇斩成两截。
第二天早上有人看见一个老太婆在那儿哭,说是:“赤帝子杀我白帝子”。白蛇是白帝的儿子,现在赤帝的儿子把它杀了。正好大家知道昨天刘邦杀了一条大白蛇,于是乎刘邦就这样顺理成章地被人看作天上赤帝的儿子。
斩白蛇起义,刘邦就这么自带特技地登场了,开始为自己的皇帝梦铺路。
而这一“追踪报道”,也让刘邦在民众之间营造了英雄式的良好形象。也正是这三次炒作,将刘邦慢慢从一个地痞流氓,塑造成了一个领导干部,让越来越多人追随他,为他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炒作第四部:顺水推舟,巩固号召力
当时有一种说法,秦始皇发现东南方出现“天子之气”,于是亲自巡游想以此镇压。这件事当时被传的沸沸扬扬,可谓是“头版头条”。
精明的刘邦,当即意识到可以借这个轰动性的新闻进行一番炒作。于是他跟自家老婆吕雉一合计,便非常配合地跑到深山老林中躲了起来。
然后吕雉出来放话,《史记》中是这么记载的:(刘)季所居常有云气,故从往常得季。”意识就是说啊,刘邦头顶有一团“云气”,无论躲到哪个角落,她都能找出来。
不得不说,这夫妻两一唱一和的炒作手段真是高明,既借助于秦始皇东巡的传闻,又顺水推舟将刘邦往“真龙天子”的台阶上更迈进了一步。
纵观刘邦的这4次炒作,虽然角度不同,方式各异,但却是同一个主题,同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吊足民众的胃口,营造舆论阵地,打造“真龙天子”这个品牌,从而实现他的“皇帝梦”。
俗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要成就帝王霸业,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刘邦能够从一个“保安”逆袭成为“CEO”,并且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应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成果。
但也必须承认,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刘邦的炒作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自己的成功包装,硬生生把一副烂牌打成好牌,赢得了属于他的山河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