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今天上午妹妹看到城管执法人员去小区抓狗,就告诉我妈妈,小狗不要放在小区里乱跑,现在城管都跑到小区抓狗啦,刚刚才抓走一只宠物狗。为此事我和我妈开始争论不休。(包括很多类似的小事)
反省:
这是一件很小的小事,我为何这么情绪化,并且一定要强调自己的对,非要让我妈认可我的对,承认她错。
但是今天我明显把这件事上升到情绪和敌对甚至到了要证明自己的地步。这样盲目的争辩,真的愚蠢至极,伤己伤人,不值得。
我好胜心背后是什么?我对你错的思维模式,将双方处于施害者和受害者的处境,那自然不会产生和平,此时的妈妈变成了“敌人”,只有指责和争论。
对关系的模糊化:我此时并没有把对方当成妈妈看,我把自己站在高点,以俯视的视角去看别人,认为自己的对,不容质疑。我的口气也变成了命令。也是不尊重各人的三观是不同的。
君子和而不同,一千个人心里有一千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不能说谁高谁低。理解世界万物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接纳对方的世界,尊重别人与你的不同。甚至可以去看看对方的思考方式有没有你可以学习的地方。
事情发生后,不要盲目去争辩,而应该看看这个事情的重点在哪?我应该用什么方式的去更好的应对并让自己的表达到位舒服。
这件事的重点是让我妈把狗看好,去小区遛弯带狗绳即可。
最近新学的人生如戏,觉得可以运用一下:
世界是舞台,人人是演员,人人也是观众。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我们需要根据当下的情况,站在他人的角度,弄清他人的角色,找到此时此刻我的角色的总目标,奔着这个目标,然后扮演好这个角色。(面对这种情况,弄清楚当下什么是最重要的,问自己:现在我要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如此刻需要你说些善意的谎言来达到角色的总目标,那就说。因为说真话的场合如果脱离了社会角色,不仅不是美德,反而是拒绝履行社会义务,时间长了,那是自绝于社会,人生没有收获,也就真没戏啦!
总结:人生如戏,我们要找到你的角色的总目标,内心盯死这个角色的总目标,不断模仿各种套路,打造各种细节。这样的人生,不怕如戏。
从心里学角度,我们在关系中,本来也扮演着很多角色:母亲、女儿、领导等等,我们应该尝试不同的角色,发现自己的更多面。不是死守一个角色,而是设定一种不同的关系,对应的就是不同的角色,这样可以更从容的应对变化。
当下最重要的是让妈妈心甘情愿的带狗狗出门时套狗绳。
站在妈妈的角度,她希望她是被尊重的妈妈,而不是敌人或小孩,被女儿指责和命令的妈妈。
我现在扮演的角色是一个体贴的女儿。
我的应对:妈,最近城管差的严,你回家还是把狗绳找出来吧,出去遛弯把狗狗扣上,你觉得呢?(从指责-命令-商量)
中午的时候用体贴女儿的角色把上午的事重新表述了一下,发现心态明显平和了,虽然是我爸接的电话,话语里还是一样的固执和侥幸,但是明显包容多了,也尊重了这些各自的差异。
今天是一个小小的起点,看到自己思维小小的变化,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