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卡尔'荣格(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
孩子童年时期形成的性格,能决定未来所走道路的成功与否。父母交往、日常接待的事物、处理问题时的态度和观点都能形成孩子的不同性格。
父母间互爱互助和谐相处,能成为孩子对自身未来婚姻生活相处方式的楷模。
而家暴、家庭成员间感情冷漠,孩子心里也会隐藏着暴力倾向,对人情世故冷淡的情绪,随着成长,慢慢暴露出这种从父母身上参考回来的性格。
纵然,父母意识到孩子童年形成的性格,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性的改变。但在培养孩子优秀人格时,出现了差错。
比如,孩子的尿床行为。当父母多次教导孩子不要尿床,而孩子却依旧犯错误时,有的父母就进行惩罚行为,如把孩子困进“小黑屋”、不准看电视、甚至体罚孩子........
这种惩罚在当下似乎效果显著,孩子暂时性地改掉毛病,但毕竟治标不治本。把坏毛病坏情绪,压抑在心底,然后这种所压抑起来的情绪,会转化成某种脾气,在某件事情中发泄出来,如乱扔玩具、咬某物、大哭大闹等。
改变或者培养一个人的性格,让孩子拥有你所满意的性格优点,首先要改变你自己,从而去影响他。光要求如何改变,并编制一系列惩罚制度,只会产生叛逆心理,孩子更加反道而行。
影响的力量很大,能使你改变现状、改变习惯、改变处事态度,跟大众心理有一点的联系。
如一个本来很不在乎学习,对将来没有任何抱负的人。当进入一个学习氛围很强烈的宿舍,在他人长期勤奋学习的熏陶下,他也会有所改变自己行为,使其行为与众多人相似,来融入集体,而避免视为异类,这就是大众心理,同时体现出影响的力量。
就是因为氛围能影响一个人,因此,很多父母在为孩子挑选学校时,都会首要挑选平均成绩较高、升学率高的学校。
想让孩子拥有某种性格或者习惯,首先你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先拥有这种性格和习惯,再从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不仅仅只有孩子,身边的人,身边的氛围,都能因你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