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夫教子程夫人,苏轼兄弟学范滂。】
北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二月二十日,苏洵幼子出生,取名苏辙。
苏轼和苏辙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相继夭折,为避免悲剧延续,父母和姐姐八娘对苏轼、苏辙兄弟的照顾小心翼翼,相当周全。直到北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苏轼六岁才开始入学,启蒙老师为道士张易简,学习了两年时间。这段时间张易简边教圣贤书,边结合国子监石介所著《圣德诗》,讲述先贤结合当代圣人范仲淹等进行的”庆历新政”改革,讲的人热血沸腾!
1045年,苏轼母亲程氏亲授以书,程氏边授书边教其做人的道理。
程夫人和幼女八娘一起对苏轼兄弟精心抚育,鼓励他们“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程夫人“勉夫教子,底于光大。”流芳百代,劝勉丈夫说:“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她坚持勤俭持家,家中年年均有节余。过上小康生活后,她把家中余钱余粮用来周济亲族临友,好心人都劝她多为子孙积累点钱财。她却认为:钱财多了,子孙们就会贪图享受而丧失志气。如果子孙不肖(就像她哥哥程浚一样),还会为富不仁,不如清贫足以激励子孙。
程夫人先为两兄弟讲了曹耦读书无目标不能成才的故事,读圣贤书,就要做圣人那样有大作为的人。兄弟俩学习有了目标,有了榜样,非常认真,很用功。
程夫人认为以范仲淹等当世的人做榜样教育孩子有相当的局限性,他们的变化是难测的,变得更好可能,变坏也不是不可能。人还未死都不能对其盖棺定论,于是她选择了历史上东汉时的范滂为例子,教育苏轼兄弟要坚持正义,宁死不屈。为正义而死,无尚的光荣。如果中途变节,晚节不保,仍然要遭天下人的唾弃。
她讲述范滂是个好榜样:范滂从小立志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说到做到,声名远播; 范滂入朝做官,对各地的贪官污吏,除恶务尽,绝不手下留情;范滂去地方做太守,外娚求其谋个差事做,范滂坚决不同意。最后范滂为奸人所害,临刑前对自己的儿子说:“我不愿你做坏事,而要你做好人。但我一生没做过坏事,仍不免遭杀头之罪。我望你宁愿遭杀头,也要做好人,不做坏事!”
程夫人经常为苏轼兄弟读《后汉书·范滂传》,每当读到范滂的母亲最后同儿子诀别时,范母正气凛然的声音:“你与当今忠义之士一起为正义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流芳百世,我就高兴!你还有什么不满足,还要期求什么!”
苏轼兄弟经常听得入伸,激情飞扬。有一次,程夫人把书一合,站起来感叹一下世道 说:“可惜今天看不到范滂这样的人了!”
这时,豪情万丈的小苏轼站起来 铿锵有力地大声回答母亲道:“儿若想做范滂这样的人,母亲你同意吗?”
程夫人考虑都没考虑一下,马上响亮的回答道:“儿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
苏辙受此感染,也激动的表示要向范滂学习!
程夫人的教育终于有了成效,她回想这么多年相夫教子的努力与付出,特别是丈夫苏洵苏老泉游戏人间,功名无望给了她巨大的打击,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高兴的笑了,在心中自慰道:“我今天真正有了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