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淘宝购物,但凡遇到有大学生创业的店铺,我一般都会去光顾。
不是他们的商品就一定性价比高,而是我对创业始终有一种敬畏的情节在里面。
若不是亲身体经历过创业的过程,哪里知道其中的无奈和艰辛
虽然最终我没有成功,但我的经历足以让我敬佩自己,
我走进创业,纯属被同事拉进去的。我当时从公司下岗,无事可做,每天处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之中。
某天,一位没什么来往的同事突然打来电话,邀我去她家玩,我欣然前往。
她端出一碗酸辣粉让我品尝,问味道怎样,说这是她做的,
看着那碗颜色五彩斑斓,散发着浓浓酸辣气味的粉条,我的食欲一下被勾了上来。
味道比街上卖的有过之而不及,她说我们一起卖这个怎么样?
我当时一下就点头应允了,我就这么开始了一段艰苦的创业。
四处考察店铺,最后敲定在师院旁边,跟房东谈判租金,因为地段繁华,租金很高,房东分文不让,
找工人制作玻璃架,交定金,一个星期自行来取,去批发市场,购锅碗瓢盆 ,一律购制不锈钢的,碗一律是青花瓷中号的。
去蔬菜批发市场购佐料,跑遍每个佐料门市逐一比较,敲定顾客较多的一家,
店铺备有火和炒锅,为了保证味道,有些佐料要炒制,我们轮流干这项工作,勺子把手手都磨起泡了。
找粉条批发商,为了找到质量上乘的粉条,一大早在一家生意很火扁粉菜店蹲点,等给店里送粉条的商家,然后要了地址电话。
去广告打印店,定制广告字,自己定好图案和字体,弄好直接绑到玻璃架上。
做好这些,感觉生意可以开张了,结果发现不是少这就是缺那,才知道还有很多东西没准备好,
如果摊上离开一人去购东西,另一个人势必忙不过来 ,只好让同事叫来老公帮忙。
每天早上,要把玻璃家抬到石灰台上,下午做完生意,还要抬下来,便于晚上别人做生意。
一米宽,两米长,一米五高的玻璃架,我们两个女孩是如何有力气,也抬不上去,也抬不下来的。
我们每次,只有去求旁边做生意的两个大哥帮忙,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很难再开口,
我们中午就经常买他们饼吃,照顾他们的生意,帮他们打扫卫生,和他们处好关系。
中午吃饭人多时,我们摊上也有几十号人排队,有很多人拿着一百元的大钞,我们常没有那么多零钱找。
于是每天换零钱就成了必备的工作,我同事不愿意管这些事,我只好不情愿的接了过来。
因为同事刚搬新家,还没有燃气,熟辣椒油,炸花生米,熟酱料就由我负责,她负责煮料水。于是我家燃气比平时用的多的多。
因为同事没有交通工具,料用完了,就必须由我跑到十里外的批发市场去采购,基本上两三天就要跑一次市场。
我们的品种由单一的怪味面,热干面,又增加了凉皮,生意不好也不坏。
每天我买好菜,八点准时到摊点,让罗师傅帮我一起抬上架子,然后用抹布把架子擦干净,把黄瓜清洗擦丝,剥葱捣蒜,大约九点我同事才姗姗而来,
然后一起开火煮面,凉面,把每样料都放进不锈缸里摆好,有时正晾面时,就有客人来吃,同事忙着盛面,我负责收银。
尽管吃饭的都是师院的学生,还是收到过一次假钱,不多,二十,够我们卖五碗面了。
最怕工商局检查,我们没有健康证,于是检查时,我就逃离了,同事被发现没证罚了五十元,限一周办健康证,又要化费五十元 ,这天又白干了。
检查过后,让统一穿厨师穿的白色服装,戴白色帽子,玻璃柜必须要用窗纱做帘子,于是去采购服装、窗纱,挣得钱全买这些了,今天又百干了。
每天看着气温定料,否则卖不完又会赔在手里,到最后赔得不敢要很多料了。
买的芝麻酱在同事家存放,每次用的很快,卖面消耗的只是了采购的一半,就没酱了。
当初没有计算好煮面用多大的桶,结果买了个超大的桶,白白浪费了很多燃气,大大摊高了卖面的成本。
经常用的花生米,白糖,盐,味精,酱油,醋,大蒜,没有稳定的批发商,成本比别的摊位都高。
六月份,大四领了毕业证就离校走了,吃饭人一下少了很多,生意变得入不付出。
师院做生意的太多 ,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利润越来越薄,连那些老户都承不住了,
旁边的罗师傅在这做了五六年的生意,现在也开始转移战场了。
每天我还是准八点到摊位,同事连九点也来不了,帐面除了各种开销,很难再有利润。后来同事提出撤摊不做了,我的这段创业史也到此画上了句号,历时三个月,可谓“百日创业”。
希望想创业的朋友以我为鉴,在创业之初,一定要做好市场调查,找合伙人,事先要订好规章制度,明确好分工,找项目前,一定要事先算好成本,计算好利润,否则只是给原料商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