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素、简单的金钱观,孩子应该从小就知道,长大受益无穷

这几天儿子参加一个机构的夏令营活动,地点是在医院,为期一周。

出发之前,我估摸了下一天三顿的伙食费,打算按100/天的标准给他。因为在上海的市中心,消费比较高,最后老母亲怕不够,又额外多给了200。

周二的时候,小孩给我分享了一张他实习的人体骨骼手绘图,画得很漂亮。后来他告诉我是要花88块钱买个软件画的,我马上把钱转给他,生怕影响他吃饭。

老母亲到底还是担心他吃的不好,或是再有什么额外的开销,周三还是随手转他了一个200的红包。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思考到底该怎样给孩子零用钱,并且告诉孩子如何正确消费。

很幸运,第二天刚好在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

有的父母会用每天给孩子零用钱的方式,用于买饭之类。有的父母是一个月给一次,或是一周给一次。

而孩子们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每天都得到零用钱的孩子,有的会把这些钱当天全花完,因为他们想父母明天还会给他们钱。

还有的是每月初或每周初拿到零用钱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第三个礼拜或不到周末就超支花完了零用钱。

当然,也有少部分的孩子在一天结束,或一月结束或周结束,还有剩余的零花钱。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花光所有钱,有的孩子还有存余。

那些有存余的孩子,其根本原因是他们学会了量入为出。

所以如果不想无节制的花钱,并且做到存储,最根本的一点是在消费时,要清楚地区分需求和想要。

需求是什么?需求是一日三餐。想要是什么?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饭后的饮料或者冰激淋、薯片。

先买需要的东西,如果有多余,才去考虑想要的东西。

这对我也有很多的启发,在以后,我可以这样教导小孩:妈妈给你的钱,刚需是吃饭,买水之类,尽量喝矿泉水。

频繁的喝饮料或者咖啡类对身体不健康,并且也不是刚需。

其实这样朴素的金钱观不仅适用于小孩,对我们大人来说也一样适用。

在消费之前,先思考下这个东西是需要吗,还只是我想要。

养成这样的消费观对我们的储蓄也是特别有好处的,不仅不会让我们成为月光族,还能增加我们的存储。

同时,从小也应该给孩子灌输这样一个观点:永远不要先买后付。提前预支金钱,可能会超出自己的偿还能力,造成一定的负担。

从小就告诉孩子:消费之前先辨认要买的东西是需要还是想要,永远不要被“先买后付”所诱惑。

相信这样的金钱观,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