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这一社交工具自从2012年上线以来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融入千家万户中,蹿红的重要因素是老少皆宜;除了聊天还有朋友圈这一强大的功能,通过朋友圈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他人的生活和情绪状态,当然,别人也可以借此来了解你,这一新型的社交方式一度好评如潮,引来众多效仿者,于是类似APP日益增多,却都没有微信更深得人心。
曾几何时,朋友圈的流行程度几近疯狂,大家都被这一新奇事物所吸引,原来生活中不是只有诗和远方才叫人念念不忘,朋友圈中的大千世界也在呈现不一样的烟火,因为真实而更具烟火气:撒狗粮晒幸福、研究美食、吃喝玩乐不重样、晒娃成魔、无病呻吟……一时间轰炸了整个朋友圈,大家互相点赞、评论,好不热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庆幸的是每一种状态都可以用一种叫朋友圈的工具表达出来并以此为潮流,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养料,然而不晓得何时起这种互通有无的沟通方式渐渐变了味道,曾经高调的人如今似乎变得低调了,从每日发圈到每周、每月,更有甚者直接停用,很多人不发朋友圈了,何以如此?心理负担之弱关系。微信既然是一种社交工具,其社交功能自然不必赘述,就像手机通讯录里的电话号码一样,每个人的微信容量也随着生活中不断增加的人际关系而扩充,朋友圈也由一开始仅限于朋友的“圈”演变成了所有人际关系的朋友圈,其中包括父母亲戚、同学同事、领导客户、各行各业的朋友等等弱关系;随着这种弱关系的壮大,发朋友圈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始变得畏首畏尾,顾虑每一层人际关系,总担心一条状态发出去对别人产生何种影响,这种影响是否负面,长期以往便索性失了分享的兴趣,这种弱关系逐渐使人形成一种心理负担,导致的结果就是:发个圈辣么纠结,不如省下时间吃个鸡腿儿。
精力的分散,自我的缺失。微信人际关系的不断扩充,将朋友圈形成了小社会,原本纯粹到随意发挥自我、任性抒发情绪的地带突然就变了样子,明明是自己的朋友圈却束缚重重,有时还不得不被“五花大绑”去做不愿意的事情,比如别人分享的动态都没有浏览就直接点赞,点赞不是因为文章,而是发圈的人,自己发的状态得到别人回复,碍于情面必要回应,为了维护关系,不论什么样的坑该跳还得跳,浪费时间的同时也越来越失去自我,果然世故之地不宜久留,发圈这么劳神伤脑的难事,还是继续吃鸡比较容易。
商业化功利性太强。微商的兴起,引发各行各业大量的商业广告,此类商业化信息充斥着朋友圈,渐变为商场中的大卖场,偶尔发条状态也会瞬间被吞没,做广告的人乐此不疲,读广告的人头疼不已,朋友圈述衷肠、表情绪的初衷早已被淡化的毫无踪影,关于发不发朋友圈,此时的心声是:此前不想发,此后没理由。悲催到只能吃鸡寻安慰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