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是由我们的念头、感情和冲动构成的,这些念头、感情和冲动都太痛苦、太难堪、太令人不快而让人难以接受。于是我们选择压抑它们-将其封存为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而不是去面对,这样我们就不用在感到那点分背负他们的负担和羞愧。——黛比·福特
今天的晨读里,猫老师提到了一个我第一次听到的词——阴影效应(Shadow Effect)。
于是自己上网查找了一下,发现这个词最初出现在通信领域,大意是指我们的手机因为周围的大型建筑遮挡,而出现信号不稳定,这时我们就处在信号的阴影当中。
而在今天晨读中提到的阴影效应是出现在美国现代作家黛比·福特和其他两位有名作家合写的一本书《阴影效应》中,(《阴影的力量:在动荡世界寻找爱》)。
在书中提到“阴影”是什么?曾经有人总结过,阴影就是我们的性格、行为及习惯当中,自己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的部分,被我们压到意识层面之下。我们之所以会不喜欢、不承认、不愿拥有,是因为在小时候,家人、周围的邻居朋友及环境等告诉我们,我们没有这些或是我们不能够拥有这些。
但阴影并不都是坏的,有些人把自己好的那一面也压制了下来,有很多时候,都是在无意识里进行的。
那要怎样去发现自己的负面阴影呢?
很简单,你最讨厌的那种人拥有的特质,就是你的阴影。
有的人因为听说女朋友要提出和自己分手,自己无法接受,在无法挽回女朋友的心之后,做出一些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事情,这就是阴影,常常会在不恰当的时候来控制自己,破坏我们的人生,等到事情发生了,才发现无法挽回。
那要怎样才能找到正面的阴影呢?
多去观看那些你崇拜、仰慕的人的特质,他们有的,你都有,否则你不会看见。
你喜欢的一个歌手,为什么喜欢他,是从他的音乐作品中,或写的歌词中;他在公众视野中;还有他在聚光灯外的平常生活中,这三种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表现出的相对一致的行为模式,这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当自己还在苦恼如何去理解阴影效应对我的影响意义时,群里有个小伙伴(W先森)提出了他对阴影效应的看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将“阴影效应”有象限法解析为四个方向“:
自己已有的光明,我们会认同。
自己未有的光明,会吸引我们。
自己已有的黑暗,我们会体谅。
自己未有的黑暗,我们会讨厌。
借着他带给我的思考方向,我更深一层的延展了一下象限方向。
自己已有的光明,也就是我们自己已经知道的积极特质,我们会去认同它,并且要继续保持它,而在将来的学习中,还要不断的深化它,扩大它。
自己未有的光明,就是在自己喜欢和仰慕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认为吸引我的特质,就会不断的吸引我,对Ta越来越崇拜,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会不经意的学习Ta的这种特质,渐渐变成自己的,甚至会做得更好。
自己已有的黑暗,已经知道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不要去逃避,更不能去掩盖和压制,更不能将它投射到别人的身上去,而是要找到方法去改变自己,能够修正的就去修正它,无法被改变的也要坦然面对,不要让这些事情再来影响到自己的主观判断。
自己未有的黑暗,也就是自己讨厌的人所拥有的特质,也要用正确的方向去看待它,将它作为警示,提醒自己不要去触及它,避免自己也陷入其中。
举个侠义的例子:
A和B是十分要好的朋友,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打篮球,因此两人经常在一起打篮球,也就是所谓的切磋球技。打篮球,就是他们共同的特质。
当有一天,A用一个动作连续多次晃过B后得分,而B却总是防不住。比赛结束后,B回到家里不断的琢磨A打败自己的那个动作,终于找到了防守办法,在下一次比赛中再没让A得手,并且还想出来新的办法在A的防守下得分。这个就是B被A的特质吸引,同时又发现了自己防守中存在的漏洞和缺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学习了A,同时将自己的问题进行了弥补并转化为自己的特点。
尽管B努力弥补了自己的防守漏洞,但是A总是会有新的办法突破B,B开始还会很懊恼,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B不得不承认,A在进攻上的能力确实强于自己,无法彻底做到完美的防守,也就坦然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由衷的佩服A,并努力完善自己的防守能力,尽可能的去做到自己的最好,其实这样也是在不断的进步中的。
同时,A在比赛中的一些缺点和失误也被B看在眼中,B在告诉了A这些不足以后,自己也会将这些不足作为自己的一种警示,努力避免自己也会出现同样的错误。
举得例子可能很不恰当,也只是想要阐述一下自己的理解而已,字数过多,不在累述。
最后还是用猫老师的话作为结尾:这个世界是一面镜子,外面的世界是你的内心的投射。所以别怪这个世界不客观,因为你看到的世界就是经过自己大脑“处理”了的。
最后再次感谢群友“W先森”提供的思路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