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散步,
乔拉着我在花圃前徘徊,
嘴里喃喃说:“我又觉得缺点什么了……”
我回应:“你觉得上网课有点无聊
想找些不一样的事情做,
乐趣对你来说很重要是吗?”
我以为乔会回答,
是呀,我们去买盆花来养吧。
没想到,他顿了一秒后回复我:
“不是乐趣。是你对我很重要。”
我惊讶。同时也有种拨云见日的恍然大悟。
原来,孩子想要的,
不是更多的玩具或游戏项目,
而是一个专心陪伴自己的妈妈。
1.
这不是第一次,
乔对我说:“妈妈,我觉得缺了点什么……”
疫情期间,乔每天的生活固定而单调——
上午上网课,下午做作业,
傍晚跳绳,晚饭后散步。
偏偏,这段时间我很忙,
各种自己的学习以及带领的微课,
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
所以,唯一可以放松相处的环节——散步
也常常会取消。
某次,我一边时不时拿出手机处理工作,
一边心不在焉地陪乔散步。
在十字路口过斑马线前,
乔对我说:“妈妈,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你能帮我找到我缺的是什么吗?”
说这番话前,
乔刚刚改变了散步路线,
要我领他去逛隔壁街区的文具店,
而这也是连续三天第三次逛文具店了。
对孩子情绪敏感的我,
感受到孩子问话里的困扰,
于是快速调整自己进入倾听频道:
“你缺少一些新鲜和乐趣,
所以想要到文具店看看,
有没有可以给你增加乐趣的好玩的东西是吗?”
乔的眼神里依然有不确定,
但一时也说不出其他的需求。
我陪他到文具店里外逛了一圈,
他并没有找到合乎心意想要的物件;
又到隔壁的小超市待了许久,
最后在角落的柜台上找到一副五子棋,
这才有了一点开心的表情。
2.
事实上,网课期间
他在文具店买过好几次小物件——
一个小皮球、一副数字华容道拼图,
几个吸力球,
还请我上淘宝买过DIY蘑菇种植盒。
然而,这些物件带给他的新鲜感和兴奋度,
往往几天就消退了,
很快,他又会陷入“缺点什么”的困扰里。
此前,我总是笃信,
乔缺的就是玩伴和乐趣,
因此,对于买那些小物件丰富他的生活,
我总是支持的态度。
这一天,当他说“我又觉得缺点什么”时,
我也再一次做好了给喜欢花花草草的他
添置一盆绿植的准备。
没想到,他话锋一转,告诉我:
“不是乐趣,是你对我很重要。”
他说这句话时语气很坚定,
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清晰。
我们很快从花圃门前走过,
我向他核对:
“你说妈妈很重要,
是指你希望妈妈可以给你更多陪伴是吗?”
他点头。我再向他表达:
“妈妈也很想多陪伴你,
但妈妈有时确实会比较忙,
因为妈妈也有自己喜欢和想做的事。
当我忙的时候,你能想到有什么办法,
满足到你的需求呢?”
乔回复我,
如果白天我出去工作,
晚上就要陪他;
如果一天都没有时间陪他,
那第二天白天就不要出去工作。
我仔细复盘这段时间的安排,
虽然忙,但每天安排留在家
陪孩子的时间还是有的,
只是,这些陪伴,
确实有些“人在心不在”的敷衍。
于是,我决定在这次散步时,
放下手机,真正给乔专心的陪伴。
他在体育公园吊双杠、踩漫步机,
我不再像以往那样自己坐在路边石椅,
做自己的事情。
而是站在他身旁,
或者和他一起运动。
这天晚上,乔说了很多话,
和我分享他在纪录片里看到的各种新鲜事。
我也竖着耳朵、带着好奇认真听,
对他的每个表达都给予及时的反馈。
3.
回家时,我问乔:
“你对妈妈今天的陪伴满意吗?”
乔回答:“满意。”
上楼梯时,他主动帮我拿一瓶橙汁,
也不再像前一段时间,
习惯性地在楼梯口求我抱他,
哪怕知道最多只能抱两级台阶。
我再次向他核对:
“妈妈发现今天你没有要妈妈抱,
是因为你觉得今天给你的陪伴足够了是吗?
以前你要妈妈抱,
是想用抱的方式来弥补
妈妈陪伴不够的需求是吗?”
乔回答:“大概是这样吧。”
他背对着我,声音有一些含糊地快速划过,
像一个小大人似地给了一个结论。
我莞尔。
这个7岁的半大不小的孩子,
终究,对妈妈重要的需求,
依然是依恋和陪伴呢。
我该珍惜,
他还愿意把陪伴的需求说出口的时光。
毕竟,过不了几年,
他的生活重心就会转移到同龄的伙伴。
那么,我又有什么理由,
不放下手机,做一个专心的妈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