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琅琊迷,但我不是影评人,也没从事新闻媒体行业。所以我没有资格去评判演员的演技。今天,我只想以一种不一样的视角来和朋友们谈谈剧情和人性。
今天我既不说萧平章,也不说萧平旌,我要说的这个人物是莱阳王萧元启。在我看来,萧元启乃是一个命运多舛的悲剧人物。因为,相比较萧平章,虽然萧平章的生身父亲路远犯了大罪,却有长林王萧庭生收为义子并且立为王府世子,也算是上天垂怜。而萧元启则不然,他的父亲老莱阳王与路远合谋犯下的罪孽,被武靖爷下旨处死,不得入皇陵,更不能享庙堂,他作为遗腹子从一出生就比别人矮上一截,在封建思想下,先人犯下大罪,子孙是要受连累的,因此从一出生就注定了他的悲剧人生。
与萧平旌更是无法比较,萧平旌用现代一个词说,算是个“富二代”,他本性洒脱,喜欢江湖的无拘无束。从小有父兄疼爱,可以任由自己心意去活,活得真实。用前不久的电影《无问西东》的一句台词来形容“想我所想,行我所行,无问西东”。要不是兄长萧平章英年早逝,他完全不用承担起长林王府的家国重担,也不会迅速成长起来。即使如此,在该剧的最后,击败了萧元启的叛军,辞去官职陪林奚浪迹天涯之际,在祭拜兄长萧平章的时候也说了一段话:“京城的大事,就快办完了,我决定还是要在合适的时候离开,如今兄长在天上,一切都看的明明白白,也用不着好像以前那样,总是跟你说个不停,那年兄长走了之后,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你没有做完的事情,就由我来做好了,直到好久好久以后我才明白,一个人终究是不能完全活成另外一个人的样子的……”这段台词算是把萧平旌后来的行为作了一个诠释,原本洒脱不羁的他一夜之间变得成熟稳重,原本话唠的他也成了一个寡言少语之人,甚至让很多粉丝心疼不已,好在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去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但是萧元启却不行,他从一出生就低人一等,从小长大必然也是压抑无比,成年后纵然他侯爵在身,也没人把他当回事,这个在段桐舟带人围住破院哪一集就能看出来,段桐舟自恃身后靠山及自身武功根本没把萧元启放在眼里,所以萧元启才会手起刀落刺死一个小卒后露出狰狞的面孔。其实他心中有恨,他是在怒吼自己的命运,他心有不甘。一个从小在压抑下长大的人,他的内心往往容易扭曲,相比较旁人更容易走极端。他明白,自己因为父亲犯下的罪孽,自己这一生都将背负这样的枷锁,要想将来出人头地,要想将来有萧平章萧平旌一样的高度,必将需要有他们十倍乃至百倍的付出。
从甘州回到金陵之后,先帝犹在,他在自家院子里曾跟自己的母亲说过,自己很想向陛下讨一份差事,想做点成绩,让那些看不起他的人闭嘴,但又怕母亲一人孤苦无依。这时的他,没有因为父亲的死而恨过谁,依然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然而,上天再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母亲也犯下大罪,弃尸荒野,他连自己母亲的尸骨都不得收敛。这对他的打击无疑是致命的,也使他的命运雪上加霜。就在他万念俱灰之下,濮阳缨和墨淄侯找到了他,揭开了阴谋的帷幕。他犹豫过,也挣扎过,尤其是在大伯父长林王的教诲下,他的内心是那么痛苦,甚至于不敢去见大伯父长林王,他害怕在长林王那慈爱的眼神下,他会退缩,他会放弃。所以,他其实是在逃避自己的内心。可惜,对命运的不公,最终使他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我们应该听过佛祖捏花一笑,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的故事。据说当年佛祖讲经,没有说话,只是拈着花笑一笑,大家都不明白,唯有迦叶尊者回以微笑,佛祖便说:得我道者,唯迦叶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之善恶往往在于一念之间。没有人是生来为恶的,皆由本心而已。
很显然,萧元启这是一念为恶了。他曾经是那么想有一番作为,而如今,在封建体制下,他再无可能,朝廷也绝不会对一个罪人之子加以重用,但是他对曾经向往的高度又是那么的迫切与渴望,而当发现自己再也无法从正面达到那样的高度的时候,便走向了一条自己不敢想却不得不走的路。其实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都能在身上找到萧元启的影子不是吗?纵然执着,纵然将来得罪所有人,也无怨无悔。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都曾有执念不是吗?
欲望和执念,将一个人变成了魔鬼。
就这样,他的悲剧人生走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他开始付诸行动。无论是私藏皇太后的懿旨诏书,以备将来掌握太后的把柄,还是再跟随萧平旌从军时培植亲信,乃至后来勾连外邦,出卖军情,只为铺就自己晋身的通道……
难道他不恨墨淄侯吗?当然恨,恨之入骨。杀母之仇,岂能不报。可为何还要与他同流合污,做出这等丧尽天良的事来?对于已经失去理智的他而言,虽然是墨淄侯夺走了他母亲的性命,但是大梁皇权才是真正杀死自己父母的刽子手。他要夺取皇位,不仅是野心,也是在复仇。
相比较而言,他其实对长林王、平章大哥、曾经的好兄弟萧平旌以及荀飞盏等人没有恨。见到萧平章喊得是平章大哥,见到大统领喊的是飞展大哥,见到长林王喊得是大伯父……作为一个大反派,他亲手杀死了另一个大反派濮阳缨,以及大结局时他交给萧平旌的《东海图集》,他原本是给自己准备的,要不是败在萧平旌的手上,他要一步步拿回被墨淄侯夺去的城池土地,直到手刃此人,报杀母之仇。
他的种种行为都充斥着矛盾与复杂。但是,他所做的事是上天所不容的,也是自绝于天下的。所以,他最终并不枉死。大结局的时候,他指责萧平旌,是啊,萧平旌一切的一切都比萧元启好上太多,而他却一无所有。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他指责幼帝,只不过是生于皇家,却无为君之能,优柔寡断裁撤长林,他心有不甘。他不得不杀荀飞盏,因为曾经的飞展大哥阻拦于他,曾经的兄弟与他反目,而这一切,从他决定要走这条路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可是直到死,他依旧惦记着大伯父的恩情,萧平旌知道。其实萧元启本心并不坏,只是执念改变了他,以至于一步步走向今天,所以,萧平旌并不想杀他,动了恻隐之心。无奈经历了这么多苦难的幼帝萧元时,已经成长为一个具备杀伐决绝的君王,连着三声“杀!杀!杀了他!”,结束了萧元启悲剧的一生。
海晏对萧元启死的设计使得萧元启的悲剧人生达到巅峰!
他虽然犯下了这样万死的罪孽,但是当我们看到他被御林军围起来用长矛插入胸膛的时候,心里不免有些难受。其实很多观众在这部电视剧前期的时候,发弹幕说萧元启千万不要黑化啊,你要是黑化就对不起大伯父了……诸如此类。但是电视剧或者小说不会因为我们的期望而改变,小说的情节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在小说完结后改动人物的人设的话,就会牵一发动全身,打乱整部小说的情节结构。虽然他最终走向了灭亡之路,但是这样悲剧的人生对我们的启发不是更大吗?这个人物性格不是更加鲜明吗?我觉得海晏设计这样的一个反派人物是花了很多心血的。
萧元启悲剧人生的根源就是他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被人看不起,压抑的成长历程使得他内心有一种扭曲的危险因素,他急于证明自己,其实他一开始并不觊觎皇位与权利,只想自己在别人面前活得更有尊严一点而已。只不过随着种种事故的发生,他的希望成为了泡影,他甚至比过去更加抬不起头来,更加卑微。一念之间走向罪恶,随着欲望和执念的膨胀,一步一步逐渐沉沦。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很多人都在喊活得太累,说白了,现在的人思想开放了,都有了想法,不再像过去那样认命,都希望去追求一些得不到的东西,财富、地位等等。得到了皆大欢喜,得不到就充满了怨愤和不甘,而这其中的一部分人渐渐的就生出不法之心,走上了不法之路。这也是现在社会各种诈骗、害人行为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有时候我们真的无法理解,通过不法手段获取的利益即使使你过上富足的生活,开豪车住豪宅,内心可曾有过一丝丝的不安和内疚?真到了进去的时候才流下悔恨的泪水又真的能洗去你的罪过吗?七情六欲乃是人之常情,但万事过犹不及,有的时候我们真的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人生,到底怎样才不会白来世界一场?李白有一句诗流传千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所以多点萧平旌的洒脱,少点萧元启的心结,不用活在别人的眼里,追求本心,少点烦恼,少点执念,活得开心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