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的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人们依靠着虚构的故事和概念——人造的直觉“文化”来维系社会秩序,而文化中所不可避免的矛盾则是文化的引擎,为人类带来创造,提供动力。
人类文化一直流动不休,作者从不同时期共有文化的多少来分析历史大概方向。
公元前1000年,出现了三种有可能达到全球一家概念的秩序:
第一种:经济上的货币秩序:
狩猎采集部落没有金钱货币的概念,但随着帝国城市和王国的兴起,光靠人情义务的经济制度显然已经行不通,由此产生了金钱的概念,而金钱并不是物质上的现实,而是一种心理上的想象。“信任”是所有金钱形式最基本的原料,而金钱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
史上最早的金钱制度是公元前300年的麦元制度,然后在公元前25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银舍客勒制度。再后来有印记硬币的诞生,各种不同金钱制度相同的共通性使各个地区和国家得以建立密切的金融和商业关系。
金钱制度的两大原则:
一、万物可换:钱就像是炼金术,可以让你把土地转为手下的忠诚,把正义转为健康,把暴力转为知识。
二、万物相信:有了金钱作为媒介,任何两个人都能合作各种计划。
第二种:政治上的帝国秩序。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必须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独立的领土。帝国的疆域可以灵活调整,而且可以几乎无限扩张。正是由于这两种特征,使得帝国能够在单一的政治架构下纳入多元的族群与生态区,让越来越多的人类与整个地球逐渐融合为一。
第三种: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
随着农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所信仰的神力需求增大,因此多神教信仰随之产生,提高了智人的地位。而多神教的产生和发展促成了一神教,也促成了一些二元论的宗教。
宗教相信的并非全是神灵,还包括非神祗的的其他超自然对象,他们掌握着某种超人类秩序——自然法则。
商业、帝国和全球性的宗教,最后将几乎每个智人都纳入了我们今天的全球世界,从许多小文化到少数大文化再到最后的全球单一文化,应该是人类历史无法避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