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文章要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那就要说真话、抒真情。
而真实必须仔细观察生活,尤其在描写细节上,如若游离了真实情况,就会失去可信度,甚至会闹出笑话,读者就没有继续读下去的情绪了,那怕你再妙笔生花。
有个“明月”与“黄犬”的故事,一个南方人写了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宋朝的大诗人王安石看到后,心想:“明月怎会叫呢?黄犬也不能睡在花心呀!”就提笔改成了:“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他自以为改得对。其实,完全错了。“明月”不是指天空中的月亮,而是作者家乡的一种鸟,在空中飞来飞去,叫的声音特别动听;“黄犬”是一种虫名,它一到晚上就卧在花心,并不是看家护院的黄狗。王安石闹出这样的笑话,是因为他对实际事物了解的不全面,犯了主观臆断的毛病。
我们看到很多作品,表面看文采飞扬,但有些生活细节却与实际不符,经不起推敲,胡吹冒料,失去可信。
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陶行知先生更是直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只有说真话,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才能“以情动人”。只有敢说真话,吐心声,才能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文章产生感染力和生命力。
而要把文章写得感人,必须深入体验生活,仔细观察人和事物,力求真实准确。
有个和尚对诗的故事,很有说服力。古代有座名叫十佛寺寺院,住着一位老和尚。每逢朝廷大考时,许多赶考的书生,都在寺内借宿。看到不少书生总是欣赏周围的碑文,便想考考这些书生,看看他们的学识究竟如何。便以十佛寺为题,写了一副对联的上联:“万瓦千砖百匠建成十佛寺”,贴在寺院的墙上,看谁能对上下联。书生苦思冥想,无一对上,悄然离去。
一天,有两位风度翩翩的书生来到寺院,看了半天也没对上,便乘一条小船,穿湖而去。这时,两位书生被碧波粼粼的湖水和周围草绿花香的迷人风景吸引住了,不一会儿,小船行至一座古老而别致的石拱桥下,一书生问船夫这桥的名字。当船夫随口答道“四仙桥”时,书生欣喜若狂地跳了起来:“有了”!让船夫立即拨转船头,驶向寺院,挥笔在墙上续出下联:“一舟二撸三人摇过四仙桥”,一时轰动了整个寺院。
应对之下联,对仗工整,用词准确,读来妙趣横生,回味无穷。由此可见,真实才能打动人,只有观察入微,才能写出符合事实的佳作,流芳百世。否则只能是剪彩为花,刻纸为叶,鲜艳一时,终难流传。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感情是文章的血肉。作文,从说真话、抒真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