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文字永远无法直译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人生来就注定要和自己的灵魂孤独的相伴一生,因为文字往往是对个人形象的一种自我建构和无形塑造,往往充满了未察觉到的主观和不自觉的偏见,每当一段对自我满意的描述内容产生发出时,就是一次公开的自我画像展览,并且这个自我画像被勾勒和描述的也往往并不如实际中所展现的那般真实具体。
即便如莎翁所说,千人中就有千个哈姆雷特,但自己永远是第一个自己忠实的读者,我时刻都能够感受到语言和文字的力不从心,无法真正表达自我,我不喜好优美华丽词藻的简单堆砌,因为觉得那对准确表达自我毫无益处,只会拉开人与人之间的间隔,与真正生物意义上人的意识和世界相去甚远,或许只能通过与现实一次次不停的碰壁才能逐渐雕刻出真实的自我形象吧。
因为每个人所说的每句话都是对自我形象的一种无形的塑造,然后渐渐被这种形象或是人设绑架,有意识的逼迫着自己不断向着这个方向靠拢发展,免不了有些自我欺骗。(即,言语之中或许让你误解了我是你以为的那种人,虽然我不是这种人,但成为这种人让我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便开始立人设进行自我欺骗。)
一如既往的继续不受控的雕琢和修饰每一个日常中的不幸或是平庸美好的瞬间,每句话里都隐藏着一两个对客观自我的小小谎言。
所以每个人都无法真正认识每个人,这就像是造物主生来就让我们背负的一种禁锢,即使我们创造出了各种交流的语言和工具,被误解却依旧是表达者的宿命。
茫茫宇宙中,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形成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注定渺小,如一盘散沙,消耗着有限的试错成本去换得一个不那么准确却可认知可传播的结果,制约限制着我们的发展,不停的增加着沉没成本。
如果有一天我们进化出了可以替代语言的交流工具,让意识可以百分百准确无误的在彼此间交流传播,那么是否就打破了造物主给予我们的禁锢了呢,一切将行之有效有目的向着某个方向发展。
但转念一想,是否个体间的差异就不复存在或是无法体现了呢,没有了孤独感,也没有了隐私边界的认知。但就以那时社会文明的程度来说,现有这些所谓条条框框的拘束和限制是否显得有些封建和可笑呢,那便不得而知了。
以当下人类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来看,我们现有的种种对自身的定义,好像是出于对我们自身的保护,而实际上却充满着局限性,我们是否是拒绝了成为另一种先进文明的可能性了呢。
但或许这一切又都只是我一个身为本世纪社会里的普通人对另一个未来高级文明的揶揄和猜想罢了吧。
所以你不会真的认识我,我也不会真的认识你,你又怎么能确定透过文字勾勒出的那个画像是真实的你我。
我非我,我所言非言我,我所是亦非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