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时代让话语权渐渐转移到了用户的手上,双向对话已经是品牌不可缺少的一环,能做得好大众共创,确实可称上了一个新台阶。
而在这个领域,初音未来或许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案例。
迄今拥有六位数以上的单曲数目
每年举行超过20场以上世界各地的演唱会
也是日本歌手史上拥有最多国家数字发行记录的歌手
不仅是日语,她还能演唱汉语、西班牙语、法语、越南语、俄语、广东话……
全网50万以上关于初音的画作,常年霸占Pixiv(世界著名插画网站)榜首
——摘自知乎问题“初音未来是什么?”答主:星砂雪SeiSaYuki
要直观感受这份数据的力量,可以看看《把大家都mikumiku掉(みんなみくみくにしてあげる♪)》这支PV。从1分20秒开始,每一帧的初音未来都出自不同画师之手,有着不同的画风和造型,这就是由大家创造的初音未来。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qx411F7XF?from=search&seid=13735849538632850229)
有全世界的创作者为她写歌,并且分身有术,永不疲惫,这在“歌手”的行列里多么犯规啊。
抱着对miku的欣赏和工作的私心,我真的非常想探究一下,从设定到运营到传播,初音未来到底做了些什么,拥有如此强大的魅力?
【设定:不设限的创作空间】
初音未来本体是一款专业向的音源软件,她的公司CRYPTON FUTURE MIEDIA所做的创新举动是为软件赋予了一个少女形象——16岁的葱绿色双马尾少女,以“销售的并非软件而是歌手”与同类产品拉开差异,that's all.
可以说官方的初始设定比想象中要少得多,或许也因为这是面向创作者的产品,给出了近乎无限的创作空间。只有形象而没有性格或背景故事设定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这让我们看见了暗黑的初音、傲娇的初音而都不会有违和感。
在运营过程中,也能看出官方有意保持着开放的观念,到各国举办巡演时会尽量寻找当地作者绘制主视觉图,结合当地粉丝的偏好进行各种的调整。
初音未来将现实的限制降到极致,几乎成为一个透明的创作容器,你赋予她什么,她便呈现什么。有人将近年流行的虚拟主播VTuber(基于真人的虚拟形象,由真人配音录制)与其相比,认为虚拟主播会显得更具有“人性”,而我觉得初音未来本就是另一极的范本,她没有过去,没有故事,因而是无暇的,永远不会翻车。
【版权管理:最大程度鼓励创作】
在初音未来的创作海洋里,PGC(专业内容)是极其重要的,为了保证创作者的利益,版权管理是基石。
首先,公司开放了初音未来的非商业许可权限。这就有了在NicoNico(最早的弹幕网站)与Pixiv(以插画为中心的虚拟社区)两大网站上疯狂诞生的大量作品。
官方还开发了初音未来专属的投稿平台PIAPRO,投稿作品包括画作、音乐、视频等,为原创者与被授权方提供了良好的联动平台。仅该平台于2017年上线中文版面POPPRO,一年时间就吸引了上千名创作者,和约5000件投稿数。
官方举办演唱会时会采用优秀作品,向创作者支付使用费。集优创作的模式,让经过认证的优质作品登上舞台,对于双方都是利益的最大化。
【生态运营:PGC带动UGC】
结合前两部分内容:
——基于优质的PGC原创内容,初音未来像一条载满宝藏的巨鲸,孵化出了一个文化生态圈;
——极少的限制与巨大的创作空间,又衍生出了翻唱歌手、dancer、画师、故事创作、视频制作等各个领域的二次创作者(B站的前身就叫做mikufans),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初音的作品,或赋予她新的内涵,这些创作者又进而吸引到自己的粉丝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官方其实并非一切的主导力量,他们所做的,是服务创作者,也服务粉丝,让好的作品产生、被看见,让PGC带动UGC。比如:
提高技术实力(音源库升级、开发中文版、裸眼3D技术、演唱会效果);
在专属平台上,让不同领域的创作者(作词、作曲、原画等)有机会找到彼此,共同完成作品;
举办节点性的原创比赛,给创作者集中的展示机会。
【新媒体助推:IP流量变现】
根据创始人所说,初音未来走向全世界,并非依靠公司的努力,更多地借助了Youtube视频网站的自然传播,可以说是乘上了新媒体时代的大势。
在大量共创作品的基础上,新媒体的扩大化显得水到渠成,更何况核心内容是音乐、画面和影像,没有国籍和文化的限制。
虚拟歌姬在新媒体时代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在更为熟悉的洛天依身上看到一个缩影,与各大明星“跨次元”同台演出、商业代言、联名产品甚至直播带货,堪称自带流量的大热新星。
欣赏一条初音未来代言索尼的广告片吧。(合作虚拟歌姬,就能把甲方都爱的品牌广告歌和赛博风一起拿下呢。)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W411s7Si?from=search&seid=16153213846479663344)
最后回到广告人的笔记时间,本次非正式广告课题研究带来几点有价值的思考是:
①共创过程中,谁才是主角?
一场活动中,品牌功利心的暴露程度与尴尬度成正比,与大众参与积极性成反比。品牌能否尽量成为一个平台,让参与者真实地创作成为可能?
②共创内容是否值得再次被喜爱?
我们能看到,好的内容具有再次传播和升华的价值,同样也是品牌间接向社会输出的内容。那么就应当考虑,我们要让大家来共创些什么?是否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和影响,甚至导向更深度的行动?(希望不要只是向社会倾倒一些情绪垃圾和低质量焦虑换取曝光)
③重视PGC和UGC的共存
为PGC提供创作的空间和对话的机会、清晰的版权管理,而对于UGC分享者,展示和反馈能够带来更多动力。
写到最后,脑子里出现两个案例,一个是去年银联用山区儿童写的诗所做的诗歌长河、诗歌POS机等系列活动,从形式、噱头到内容立意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它的借鉴意义不在于发起共创的这一步,而是将社会内容转化为品牌声誉;
另一个则是今年最令我迷惑的共创活动——汤达人邀请粉丝共同完成一个未完成的广告片,而该片是以动画建模的形式制作的(?)。
一个月后,官方交出的作品是这条广告片的完成版以及长长的粉丝署名,比起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更像一场自圆其说的游戏。回头去看上述三点总结,便明白了为何这场营销很难在我心里留下一个好评。
参考资料:
1.音乐财经:《世界的共创力成就了初音未来| 专访》
2.腾讯大学:《全民共创:初音未来的成长之路》
3.知乎问题:“虚拟形象「初音未来」为什么能在日本乃至全球走红?”答主:Citrus
图片来源于:动漫绘画百科《盘点:初音未来有哪些经典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