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云南之前,第一次与刚满十岁的小女深谈《论语》“小错误大惩罚,大错误不惩罚”的道理。
人在孩提时代,必然对自然万物人类社会充满好奇,此乃天性使然,我少年时也是极其顽劣,在父母眼中调皮捣蛋无恶不作。“好奇害死猫”,人的成长就在于既保持对客观事物的好奇,又能在追求好奇的同时规避风险。
譬如爬墙,譬如戏水,墙外的世界风景绮丽,水中的戏耍清凉畅快,但少年不知墙有多高,水有多深,不知墙高水深的利害关系,身为父母的成人经验主义,就是在孩子面临不可预知的危险时尽到告知义务。
爬墙的危险在于自高处跌落,轻则皮肉受损,重则折臂断腿;戏水的危险在于溺水,灭顶之灾,无可挽救。孩子醉心于玩耍,不知其中轻重利害,但父母不可不知。于是,一旦遭遇孩子爬墙戏水之事,一定要重重惩戒。朋友曾发微信,郑州如意湖畔,五六岁孩子越过围栏去水边玩耍,那母亲见状劈头便是一顿“暴打”,孩子哭声惨烈,引得路人纷纷指责那母亲好生心狠。
是那母亲不爱孩子吗?不是,这才是真爱。试想路人只见到孩子被母亲训斥责打,却不细究事理,若是那孩子不慎落水甚至淹毙,哪个路人为这无辜孩子负责?承载这痛苦后果的唯有那位母亲。
孩子爬墙跌落,骨肉手伤,伤在孩子身上,疼在父母心里。孩子戏水溺毙,承担这损失痛苦的依旧是其父母,而与看热闹的吃瓜群众毫无瓜葛。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由着孩童性子进行玩耍,而首要职责是保护孩子身体不受损伤。
小错误,大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因小错误受到的惩罚而对自然社会心存敬畏,有恐惧心,才知行为举止懂得进退;有恐惧心,才避免逾越雷池让自己身涉险境。
大错误,不惩罚,孩子若惹下泼天大祸,此时再责骂批评又有何用?当务之急是尽最大能力降低风险,挽回损失。孩子摔断腿脚,溺水窒息,此时怎能批评教育?必然要采取措施拯救身体要紧。
小女仅有十岁,但我对她之严格,近乎苛刻残暴,为此内心深感痛苦。思来想去,用家中宠物来与她交流。
孩子不懂人事时,仿佛幼兽,三只小狗名为欢欢,黄头与白尾,兔子名为小雪,鹦鹉名为小青,两只乌龟名为乖乖与托托。这些生物,不知人意,关在筐里笼里,饿了便吃,渴了便喝,给它什么便接受什么,没有独立意识和主观判断。然而人与动物不同,因为人懂得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了知识文化,进而萌生独立人格与自我意识,便不再甘愿受人摆布。身为父母者需要一个转化过程,从养育宠物到养育人的思维转化过程,当孩子已经具备独立人格和自主判断时,父母依旧像养育无识无觉的宠物一般对他,于是主观期望与客观事实出现偏差,父母与孩子的矛盾由此形成。
每每夜里想起我的暴虐,训斥小女时汪汪泪眼,都让我忍不住心疼与自责,又不知该如何解决问题。远赴云南,离别六日,昨夜与她道别,便唤她来身边,垂手站立,听我这一番理论。不知她能否理解,反正我是给自己找到了合理安慰。
她是鸟儿,我是笼,早晚一天她要与我当年一般,仗着独立自主的性情闯荡这个世界,我无法预知她的未来,也毫无兴趣给她一个拼爹的人生,她有属于她的天空,未来无论是晴空还是雾霾,都不是我能左右的,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在她即将面对自由天空的时候,尽到一点做父亲的告知义务。
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