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爸爸已经认识25年了,虽然我们已经认识这么久了,但是在过去的至少20年里,我都觉得我并不了解他,也不想去了解他。
爸爸年青的时候是我们县城中一个规模不小的工厂的普通工人,但是因为经营不善,厂子没兴旺几年就开始走下坡路,爸爸虽然工作能力很强,但年轻气盛,和领导的关系一直不好,因此很快就“被下岗”了,那年爸爸还不到30岁。此后,爸爸和妈妈就开始为生计四处奔波。当时的我还很小,对这些没有概念,只记得那时一年都见不到他们几回。
直到我要上小学的时候,为了能让我安稳的上学,爸妈才停下了四处奔波的脚步,回到了我们的小县城里安定了下来。
不过这时候,我们的生计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自古以来,我们将那些又脏又累的工作都叫做“活儿”,庄稼活儿,担子活儿,针线活儿,可是其中最累的,就是“使筷子的活儿”,换句话说就是“养家糊口”。
按照爸爸说的,那时的他和妈妈才真是“掉进了钱眼儿里”——睁开眼睛想的是钱,闭上眼睛想的还是钱。
为了养家糊口,爸爸妈妈在火车站推过车子卖零食小吃(因为过去的火车慢,每个站点停的时间又比较长,所以买零食的乘客会比较多。但随着火车提速和车站整改,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推车子”了),推着冰柜卖过雪糕,在夜市卖过麻辣烫,也开过小卖部...最后留在了瓜子花生批发零售这一行。这几年的辛苦和辛酸,不言而喻。
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我和爸爸的交流很少很少,也许是因为他一直忙着赚钱养家,也许是因为这个山东汉子不懂得如何与孩子沟通...总之,那些年,我觉得“爸爸”就只是一个陌生又熟悉的人的标签,仅此而已。
在我大学毕业留在青岛工作后,爸妈怕我一个人太孤单,就在生意淡季来青岛陪我,这时候,我才和爸爸有了更多的沟通。这才让我对爸爸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才发现原来我们有这么多不合拍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导致我俩聊着聊着就变成了教育大会or辩论赛...
事件一:
我:爸爸,我觉得你从小到大你都不关心我,具体的事件有...(此处省略一万字,基)。你看看我那高中同学的爸爸是怎么疼闺女的,那真的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那才是“掌上明珠”啊!
爸爸:这你就不懂了吧,我这叫“散养”——只要你不往歪路上走,我就没必要去管太多。因为你迟早会明白,有些路是需要你一个人走的,我和你妈都帮不了你
我: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事件二:
我在国企工作了三年,这三年我真的每时每刻都想辞职,但都遭到了老爸的极力反对:
工作第一年:
我:我要辞职!我现在呆的这个地方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这么荒凉,我要去北上广追梦!
我爸:滚犊子,老实呆着!
我:...
我妈:哈哈哈哈哈!
工作第二年:
我:我要辞职,我要和同学去创业!
我爸:和同学创业?你们有详细的调研过市场吗?你有计算过成本吗?除去成本你觉得你们还能剩下多少利润?你和你同学讲好赚了怎么分,亏了怎么摊了吗?…
我:...
我妈:哈哈哈哈哈!
工作第三年:
我:我想转行了。这个公司真的没钱途,我现在都能看到我10年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也能预估到我的工资能达到什么水平。可就算是十年后的工资,也不能支撑我贷款买一套房子。没有希望,真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爸:你觉得你现在的单位不好,是因为你没有去过别的公司,别的公司同样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你凭什么觉得你出去后,就能成功?一个人能成功运气占了很大的成分,不要以为多看了几本书就能闯出什么名堂。而且一个人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你现在就应该专注于找对象,不要异想天开!
我: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早已没有“铁饭碗”这一说了。我们就像站在飞速向前的传送带上,如果我们自己不进步,或者是进步的速度慢一些,就很有可能被狠狠地甩出去。这一点我深有感触。
爸爸:…
父母不是超人,随着我们的长大,他们能为我们提供的帮助越来越少,这个时候,就需要自己为自己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个过程也许会顺利,也许会困难重重,不过没关系,因为我知道,当我回头的时候
父母慢慢的不会再是我的助力,而是会转变成我的底气 ,当自己为自己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个过程也许会顺利,也许会困难重重,不过没关系,因为我知道,当我回头的时候,爸妈一直会在那个叫“家”的地方默默鼓励、支持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