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看到《舍得,舍不得》这本书,是去年的夏天。那时候,周末临时在群里发起了一个读书会的活动,地点定在了深圳中心书城。如我所料,参加者只有我这个发起者,谁让这个活动是在一个吃货群里面发布的呢!现在想想,那时多少带有点故意的成分,读书在我看来是一件很自由的事,而自由总是伴随着独处。
那天下着小雨,我独自一人撑伞来到书城,在书吧找了一个靠窗的僻静角落坐着,看完刘墉的《人生的真相》后,想起身活动一下,就在书吧里转悠着。然后眼光不小心扫到了蒋勋的《舍得,舍不得》,瞬间被书名吸引,带着一丝丝的迷惑,将书本从书架上抽出。因为书本并未开封,我只能从封面上的寥寥数语来大致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约莫12号大小的字体印着这样一小段文字:“青春岁月,欢爱温暖,许许多多舍不得,原来都必须舍得。”我想这是一本教人如何取舍的书吧,看了一下价格:¥45,有点小贵,不舍的将它放回原处。
感谢万能的淘宝,在双十一购物狂欢的日子,脑子自动屏蔽了各种服饰、包包和护肤品的诱惑,找了个书店,淘了几本书,其中就包括蒋勋的《舍得,舍不得》。将此书束之高阁数月之后,在今年甚是忙碌的3月份开始对它的啃食之旅。不知不觉,于4月1号愚人节的晚上,阅读完毕。
自序里蒋勋写了他的两方印:一方阳朱文刻“舍得”、一方阴文刻“舍不得”,关于这两方印的设计,蒋勋说“大概是因为有许多舍不得吧”。确实,现实中,我们总是表现出自己“舍得”的一面,以示大度,或者是掩饰自己的“舍不得”。这阴阳不一的两方印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明里舍得,暗里舍不得”的诠释。
“无论甘心,或不甘心,无论多么舍不得,我们最终都要学会舍得。”道理都懂,做得到的又有几人?也许是我还太年轻,也许是我经历的世事还过于简单,我有着许多的“不甘心”和“舍不得”。
“一个地方去的次数多了,常常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再去,一去再去,像是解脱不开的一世一世的轮回转世吗?”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意味深长。那些让我们“一去再去”、有着“解脱不开的一世一世的轮回转世”的地方,真的仅仅是某一个地方吗?会不会其实有时候也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个人到过的地方。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的地方,充满了我们无意识的执念,这执念或许我们该试着去放下。
“我们是借着自己或他人的不完美,才给了自己更宽容的修行机会吧。”反复咀嚼着这句话,突然觉得人这一生,多少有些可笑可怜又有些可恨。我们因为不完美而自卑,因为不完美而努力,但又因为不完美而从容,这样的我们有时候确实有些啼笑皆非,可怜可恼。
“童年记忆里点点萤火忽明忽灭的美,其实是生命繁衍的华丽庄严。”尽管告别家乡的仲夏夜已是多年,城市里习惯了的霓虹灯火,有时候却璀璨得有些过于沉闷,于是我们每到盛夏时分就更加怀念童年记忆里那萤火虫带来的清幽与静谧,其实还有孩提时代的简单无虑的快乐。
“‘野生’ 是坚持没有归属的自由吗?”蒋勋在问,而我也不禁自问,然终无所获。我想到了大冰,他坚称自己是野生作家,倡导一种“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生活方式,让很多人为之着迷,也让受到了很多人的抨击。然后,不管是认可还是不认可,他都让我看到了另一种人生,如果有机会,我也想拿蒋勋这句话问问他,看看他是如何看待这种“没有归属的自由”。
“有一天和世界告别,就是这样从身边熟悉的物件一一遗忘开始吗?”临近30岁,渐渐容易忘记一些事情,比如带钥匙、公交卡出门,我们将这称之为初老症状。生活中细碎的事情,我并不太在意将之偶尔的遗忘,而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所思所悟所践行,我不想将它忘记,所以我开始了拍摄和写作,这样当我老了,将要和这个世界告别了,我还有文字和图片能告诉我:原来我曾是那样想过,原来我曾到过那样的远方,原来我曾看过那样的风景,原来我曾遇到过那样的人。
“痴到绝处,只是简单去完成自己一心要做的事,别无他想而已。”在蒋勋看来,“痴”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痴绝造就生命之美。“痴仿佛是更深情的一种理性,一般知识达不到的理性,一种专注,一种凝视,一种前世宿命中注定、无法逃离的纠缠。”这样的痴绝,我有过吗?也许有吧,毕竟曾经青春年少过,只是我的“痴绝”总是带着几分傻气而非理性。
“风景本来也是心事,心事太多,到西湖,却往往也看不到风景。”在我的记忆里,西湖是很多很多的诗、很柔很柔的水和很轻很轻的风。我从白堤一路步行走过苏堤,几乎是每到一个景就畅想一下与之相关的典故。虽然不能生长在苏杭一带,但也很庆幸此生到过西湖。
“祈愿,对不关痛痒的局外人,本来就是愚蠢的吧。”像我这样去过几次佛家寺院、看过一些许愿池、到过几株许愿树下的人,曾经就是那个“不关痛痒的局外人”。现在想想,其实愚蠢的是我们这样的“局外人”吧,在祈愿者的眼中,我们对神佛无所求或者不祈求,本身是一种幸运和幸福。每个人寄托信念的方式不一样,既然对方没有伤人伤己,以何总方式来祈愿,可以不认同和参与,但都应被理解和尊重。
“‘流浪者’回家了,流浪,会不会本来就是一条回家的路?”一直自诩是流浪者的我,看到这话,突然将生出几分欣喜:原来,流浪并不是对自由的追求,而是对家的渴望。“人在长卷里,走走停停,像人在岁月里,也有轻重缓急,走来走去,终究要知道自己不会是主角。”我们都要学着旁观自己,淡看无常人生。
编后记里看到“我是谁?我像一个与诸世间若有关联又不相干的人,夜观星空,觉得无比虚空并且孤独”这句话,觉得自己很幸运,原来并非我一人觉得自己是“这世间若有关联又不相干的”人,也并非我一人觉得活着有时候必须舔舐一些“虚空”和“孤独”。前几天听到一句话: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来,这样的话不是第一次听到,曾经觉得无关痛痒,现在觉得它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珍惜自己能分配的时间。
不管舍得,还是舍不得,青春总会逝去,今天总会过成昨天,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虽然不一定会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