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建一艘船的时候,你所要做的不是找工匠,也不是分配任务,而是激发他们对浩瀚海洋的欲望。”今天有人送我了这样一句话。
是人总会在不同的阶段迷茫,可怕的是失了方向,短暂的停滞都是为更好的迸发该有多好。
拿专题举例,简叔讲:“一个专题就是一个公会。”
如果你先知先觉是:专题很伟大,很牛逼哄哄的,那你错了。
因为我马上感觉压力随之而来,这句话读起来是沉甸甸的。
想在简书组建自己小圈子的人很多,但组建为止最成功的,也屈指可数。我也曾想打造一个圈子,链接我的简友们,可没有终极目标,就尽显单薄了。正如朋友所讲,要的是激发他们对浩瀚海洋的欲望,而非其他。可这又谈何容易,不论是顶层设计还是底层维护,都需要时间,而不是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
现代人大多情况下是自私的。就拿小岛举例,岛主们都一心服务于自己的小岛,很难抽出时间去带着岛友们去别家“串门”,那么问题随之产生,小岛之间都是分门别类的兴趣爱好者,很难做到相互联动,比如今天我们抽200人在你这个小岛办活动,明天又有200人去我那个小岛办活动,如果能做到有组织有纪律,有格调有大局观念,我想这也变成了一件很容易且有意义的事情。
写文的过程不自主的被些许买会员的人咨询打断,写下的半段话又一一删除,写不下去了,思路断了,这一刻我想起,有灵感了要立马记下来否则会忘,这是真的,尤其是有好几个灵感产生时,这种感觉很奇妙,是后面在花几个小时不一定想的起来的思想高度。
未来一定是以共享为前提,资源共享很关键,而这又不得不牵扯进来利益,当然也不仅仅是利益的捆绑,去中心化社区的关键在于合理透明,公开公正。不是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模式不好,而是好的东西被人玩坏了,但目前来看,现在又有着不同的很多伙伴想把这种技术应用到实际当中,且正在做着未来对我们有可能有益的好事。这不免给了我们很多强有力的前景瞻望。
为什么会说这些看起来与文章主题毫不相干的话,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项目的参与往往能给人带来以能量,那么团队建设中首要的是画大饼之外的人心,一个自主奉献的人总是能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起到无私奉献的作用,不是那么无私也起码是能把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来做,这样能产生的效果是极好的。
举个例子,公司办个活动,员工对着领导说:“你们这个活动哪里还有什么什么样的问题”。这样的话语通常是最刺耳的,因为员工没有团队感,出发点就已经变了,往往这样的起心动念更容易让自己把事情办的很一般,甚至很累,觉得吃力不讨好。这也间接让我联想到另一句话,那就是:“老板让员工吃亏,员工一定会让老板吃亏”,简单来说员工通常是与客户接洽的第一桥梁,如果员工让客户吃亏,敷衍了事,那想必最后吃亏的仍是公司。
说点题外话,尤其是买过会员,或者对团队感兴趣的小伙伴。
不要当我发过去微信号的时候给我来一句:“还要加微信呀!”,这句话是肤浅的。
我很不喜欢简信的沟通方式,我不需要一味的向你解释微信带来的便利,但我想着你加微信,离各个团队更近了一些,除非你认为写作不需要沟通交流,你不喜欢一群人在一块切磋,以文会友不是你所追求的,简书规则你已然熟知,那便无需多言。
不需要很多,通常情况下,一周有一个这样问你的人,就足够让你心生无趣了,我在这种观点上是苛刻的,但我依旧想轻松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