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感受父母之间争吵,父母与村里人之间的争吵,夫妻关系不好,邻里关系不好,都是困在人际关系上,大部分精力也都是耗费在人际关系上,在没有走出来前,我自己很少有成功的人际关系体验,我从一开始就在人际关系里收获糟糕体验。后面透过学习,即便意识上知道人际交往法则,身体上也是很难迈出第一步新的行为。
回看到这里,自己似乎隐隐的在向团体成员索要理解和关心。
我也非常清楚,团体成员不能解决我生活中的刀口疼痛(刀口疼痛是一个隐喻),不能为我的刀口疼痛负责。
如果是一段纯粹的治疗关系,我明白并体会了这个道理,我将对自己的生活负起责任。
我反问自己,我又何必继续来参加团体?
我是活在人际关系里的个体,我受困了人际关系,我似乎不可避免的要在“关系”里存在。比如,我要在关系里,找到尊重,重视,欣赏,认可,归属,附加的价值……
我感受我们的团体,不是一个纯粹的团体,我们之间有其他的关系在背后影响。
如果,我不受关系影响,不受置于关系,我承担起自己的刀口疼痛就可以,我没必要参加这个不纯粹的团体,参加团体里的动力,除了成长,也是其他关系在隐形的发挥作用。
所以,我发现,我参加了团体,背后就有期待,期待团体成员某一天要为我生活中的刀口疼痛负责。
当这个隐藏的需求被自己承认或者说在这个群里“见光”的时候,势必要给每一位还在“关系”中的成员造成压力。所以,我说,我还得为自己说出来的信息负责;不说,我就得继续遭受不说出来的好奇负责。
我去体会团体里说到的“不忘初心”,是指要清晰的知道建立关系最初的动机,最原始的需求。这个原则在理论上看起来不错。一段旧关系有个了结,重新审时度势界定一个新的关系,让每一段关系变得清爽。
最麻烦的是,一段关系,是两个对象在“拉扯”,我的“初心”在被实现的节奏上,和每一位会不一样。
如果,我要在和每一位的“关系”上获得好的体验,有赖于我在关系上是否主动。有赖于我在一段关系中是否有掌控感,我害怕失控的体验。生活的经验告诉我,这个世界就是一种有序当中充满了“失控”。
如果我的心力还是在“关系”的层面,我和每一位终将展开一场博弈——看谁是“关系”里的主导者。
我思考,我实现自由,继续停留在“关系”上不是唯一的道路,或者说心外寻求只是暂时的路子。
不知道,各位是如何看待我目前这种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