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请你使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孩子,你会选择什么?可爱,乖巧,聪明,懂事,有责任心,倔强,粗心,笨拙,爱哭,调皮,爱抱怨,靠不住……看,这些就是我们给孩子定义的的角色,即使孩子足够优秀。
经常被耳提面命为“优秀”的孩子,是否意味着他一辈子都要饰演“优秀”这个角色?他会因此有压力吗?那如何让孩子摆脱现有标签的影响从角色中释放出来?我们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去掉孩子的现有标签。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惯有表现应该得到改善时,可以尝试以下六个技巧(不需要一次性全部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所需技巧):
1.表扬孩子偶尔的不同表现。
2.引导孩子在给出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3.夸赞孩子的表现(对第三方),并且被孩子听到。
4.改变自身存在的同类型问题(让孩子发现你的改变)。
5.强调孩子表现特别的事情(每次尽量选择不同的事情)。
6.指出孩子偶尔的懈怠和反复,并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感受。
以上技巧适用于亲子沟通中希望孩子做出某些改变的时候,切记不可操之过急。
反例:
时间:昨天下午
地点:家中
人物:我,儿子
我:宝贝,该写作业了。
儿子:看完这一集。
~10分钟后~
我: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写?
儿子:好啦好啦,我知道啦(不情不愿的关电视,写作业)。
~半小时后,我发现他在玩手指~
我:你在干什么?怎么才写这么点?快点写完就可以玩耍了。
儿子:知道,知道(不耐烦)。
~又半小时后~
我:你想写到明年吗?怎么那么磨蹭?不能抓紧点时间吗?
……
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我通过催促和表达自己的不满,甚至讽刺孩子,没有get到六个技巧中的任意一个,不当的方法导致没有发生任何实际的改变。
未来应用:
目标:从今天开始到8月份之前,寻找机会使用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逐步改善孩子磨蹭、拖拉的坏习惯,帮助孩子从这些角色中释放出来。
1.表扬孩子偶尔的不同表现:
今天吃饭的速度比妈妈都快,真利索!
2.引导孩子在给出的选项中做出选择:
你想用半小时写完作业,去跟小朋友玩一会儿再吃饭,还是用一个小时写完作业马上吃饭?
3.夸赞孩子的表现(对第三方),并且被孩子听到:
在孩子在场的情况下,对其他长辈或者孩子熟悉的朋友说,他今天表现不错,半小时就写完作业了。
4.改变自身存在的同类型问题:
宝贝,妈妈今天也不想写作业,但如果今天不写的话,那肯定明天也不想写了,妈妈觉得这样不好,所以还是抓紧时间写完就轻松了。
5.强调孩子表现特别的事情:
我记得上次XXX来找你玩,你用20分钟就写完了作业;XXX的妈妈听说你已经认识全部拼音字母了,说你好厉害。
6.指出孩子偶尔的懈怠和反复,并表达自己的期望和感受。
8月份以后如果还出现磨蹭、拖拉的情况时说,宝贝,你最近干什么事情都挺利索的,今天这么久没做好,妈妈有点失望,不喜欢你这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