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烛之武,何许人
《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左传》中的一篇散文。
此文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郑国的一个养马官,以一己之力,凭借对时局洞若观火的理解和过人的辩才,终于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解除国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为世人人赞叹,他也因为“三言两语”劝退秦师,而名扬天下。
二、前因后果
事情要从这里说起。
晋文公--重耳年少时,因为晋献公的宠幸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继承王位,排挤并迫害重耳等其它王子,重耳被迫流亡他国19年。
对重耳来说,这19年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重耳路过郑国时遭到了冷遇,最后被秦穆公的收留,得以修生养息。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复国登基。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曾大战于城濮。此战前,郑国曾与晋国结盟;后来感觉楚国更强大,所以又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可是最后的结果却难遂人愿,楚国大败而归。
公元前630年,晋文公重耳不忘对郑国的新仇旧怨,也为了阻止楚国北进,重耳联合秦穆公带兵包围了郑国,想一举灭亡郑国。
三、烛之武出山
当时,晋国大军驻扎在函陵,秦国大军驻扎在氾(音:fán)水之南,两路大军像两把钳子,夹住了弱小的郑国。
郑国大夫佚之狐向郑文公献计:“国家危在旦夕!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能退走。”
于是郑文公请烛之武出山。
烛之武是个怀才不遇的养马官,马上推辞说:“我在壮年的时候,都不能像别人那样受到重用,现在老了,更无能为力了。”
郑文公也觉得惭愧:“我没有及早地重用您,而现在国家危急的时刻才想起您,请您解难,这是我的过错呀!但是,如果郑国不存在了,对您也没有任何好处啊!”
烛之武还是深明大义的,于是不再推辞。当天夜里,守城的士兵,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顺下去,见到秦穆公后,仅仅用了125个字,就说服了秦军退兵。
四、“三言两语”退强军
烛之武开门见山:
“秦、晋两个大国围攻郑国。我们明白,郑国会轻而易举被消灭。但我还是冒昧地过来打扰您,如果郑国灭亡了,对您和您的秦国有好处吗?”
不等秦穆公搭腔,他又继续说到:
“越过邻国晋国,把远离秦国的郑国作为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不容易的;而灭掉郑国,实际上是给邻国的晋国增加了国土的面积,邻国实力越强,您的力量就会越削弱。
如果您不灭郑国,并把郑国做为您东边大道的主人,贵国来往的使臣经过此地,郑国可以随时为他们提供食宿、给养,这对您和秦国没有任何害处呀。”
然后话锋一转:
“您曾经有恩于晋惠公。他曾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晋惠公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两地筑起城墙来防备您。这个晋国,您比谁都清楚,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灭掉郑国,将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得利,希望您还是认真考虑一下这件事。”
秦穆公认为言之有理,高兴地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在郑国,秦穆公自己就回国了。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打秦军。晋文公不准:
“不可,如不是当年秦穆公为我助力,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这是不仁义;失去自己所结盟的力量,这是不明智;用混乱来改变已有的协调秩序,这是没有武德。我们回去吧!”
于是晋国也撤离了郑国。
五、高超的语言艺术
《烛之武退秦师》开篇就营造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同时也表明了,郑曾无礼于晋,与秦并无任何瓜葛。
烛之武抛开个人的利益恩怨,出马拯救国家于危难。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话不多,却层次分明句句在理:
首先,站在秦国的立场,博得对方好感;
其次,阐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对秦国则有害无益;
再次,而保存郑国,则对秦国益处更多;
最后旧事重提,揭开秦穆公的仇恨伤疤:晋国曾经的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说明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
烛之武条分缕析、缜密严谨,最后一语惊醒梦中人。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立刻于郑国订立了盟约。
而文末叙述晋师撤离郑国的部分,体现了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晋军回撤,郑国无忧。
此文虽篇幅短小,但结构很严密,事件交待很清楚,矛盾展示很充分,烛之武更是话到理明,因此得到圆满的结局。
烛之武,只言片语扬名天下!
2023年7月2日星期日
附·:《烛之武退秦师》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注:文中图片均选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