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你想要得到更多,想要光鲜亮丽,那么你就得先付出更多,吃更多的苦。
比如说,孤独之苦。
这也是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一个话题:优秀的人,往往看上去都挺孤独的。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举双手赞同的。
且听我叨叨几句。
01
一个人的优秀,往往是从孤独开始的
关于「勤奋」,我是这样理解的:
别人在努力,你也努力,这叫本分;别人在玩乐,你还在努力,这才叫勤奋。
一个很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是做不到持续努力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以做到。
所以,真正勤奋的人,往往与大多数人是不同步的,但也正因为这种不同步,没有活在人群中,多少会给人一种孤独、落寞的即视感。
我大学时的舍友老孔,就是这样一个人。
没课的时候,他几乎都泡在图书馆里,而我们其他人基本都窝在宿舍里打游戏。
我们曾经认为他是孤独的,甚至有些可怜他没有朋友,但多年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却发现,正是孤独成就了他。
一个人变得优秀,往往都是从孤独开始的。
最近一段时间,被称为「口红一哥」的李佳琦大火,很多文章都报道了他的神奇人生,从月入六千到月入六位数,只用了三年时间。
在采访中,他感慨自己这三年是没有生活的。
他说,我以前在柜台上班的时候,特别开心,每个月6000块的工资,我可以18:00下班就开始约麻将、吃宵夜、去酒吧、去KTV,然后又是吃宵夜,最后回家睡觉,因为我第二天中午12:00上班。
但自从做了主播之后,他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用一个字来形容:忙。
三年时间,几乎没再去过酒吧,因为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了,就更不可能出去玩了。
他每天晚上7点直播,一直要工作到次日凌晨一点,直播结束后,还要再卸妆、总结。
凌晨4点,才能爬上床睡觉,中午12点到下午5点忙着选品,为晚上7点的直播做准备。
他不再有休息日,也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他做了389场直播,曾连续工作40多个小时;曾整整大半年,没有出去逛过一次街,跟朋友约过一次面...
李佳琦说,我以前是那种只要想出去玩,就会叫上一大帮朋友来陪我玩的人,但现在,我身边几乎没有任何朋友,我身边跟的只有同事。
这番话虽然听起来有些悲怆、孤独,但却是一个人野蛮成长时最最真实的样子。
并不是说混在群体中就不好,而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得学会取舍和平衡。
如果你将时间和精力大多花在与朋友一起玩乐上,那么在个人提升和成长方面的精力投入,就自然会减少。
有人说,我社交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机会。
这当然没问题,但请你记住这句话:个人价值不达标的社交,多数是无效的。
而孤独往往是打开优秀之门的钥匙。
02
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如何与孤独相处
一个人的优秀,往往都是从孤独开始的,而一个人越是熬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就越是优秀。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大概就是这层意思。
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你越是合群,往往就越平庸。
为什么这么讲呢?
理由有三个。
第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顾此必定失彼。
通常情况下,当感到孤独时,很多人会怎么做呢?
会找朋友聊聊天,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吃饭、喝酒、逛街,组队打游戏等等。
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其实都是找到群体,而且多数时候都是玩乐和宣泄的状态,很少说找个人一起去看书。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将精力和时间花在了群体的玩乐上,那么在自我成长和提升方面,就肯定会少了投入。
而人一旦无法成长,或在年轻时成长地很缓慢,没有硬核竞争力,往往就很容易沦为平庸。
反过来看,那些能够耐得住寂寞,懂得如何与孤独相处的人,他们成长起来会比较快速,人生也会因此而远离平庸。
第二个,人在群体中容易丧失独立思考能力。
在《乌合之众》里有这样一段话: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很多人会跟风做一件事,却很少会去思考为什么要去做,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如何能更好地突围...
反观那些真正优秀的人,他们往往都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与自己对话,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哪些可以做,哪些没必要做。
这也是平庸和强者之间的差距所在。
第三个,群体的狂欢,并不能真正排解孤独。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
林清玄先生说,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这些话其实是在讲一个比较耐人寻味的道理:
群体的狂欢,往往并不能真正排解内心的孤独,一个人只有内心真正丰盈起来了,才不会害怕面对孤独。
既能和朋友们一起吃吃喝喝,侃天侃地,也能在一个人独处时,在没有网络时,怡然自得,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很享受一个人独处,哪怕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也依然不会感到不自在,无所适从。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不平庸,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周国平先生说,孤独和喧嚣都难以忍受,如果一定要忍受,我宁可选择孤独。
我想说的是,当你接纳了孤独,孤独也会接纳你!
往后余生,请活得自我一点,通透一点,成熟一点,孤独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