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仅余110天......
过去的256天,你完成了多少本书的阅读?还记得多少?你的行为因为阅读又改变了多少呢?
如果上述问题的答案有些惨不忍睹,那就需要了解一下,你的阅读方法是否出了问题。
战隼老师的课程《以输出为目标的阅读方法》,要求我们在阅读前先确定自己的目标什么?不同的目标,决定了不同的方法。
如果是想通过阅读一本书,来解决具体问题,那可以快速阅读,找到答案即可,也不必完全读完;
但如果是要系统性了解一个陌生领域,需要对陌生知识建立整体框架,那就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读,逐字逐句的精读,并做好笔记。
——阅读十问——
1问:
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己总结梳理,以简评的方式输出,100-200字左右。
2问:
书中有哪些重要的信息?
可手写摘录或形成电子笔记。
3问:
明确书中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
4问:
书中的观点是否经过科学验证?
多方式、多维度、多渠道的去确认。
5问:
书中有哪些观点和自己有关系?
如何去践行?
6问:
用图表或思维导图等方式,归纳总结并输出。
7问:
书中的哪些知识点,能和自己已知的知识点相结合?如何结合?
8问:
如何将书中的关键要点,实际的运用和实践,进行下一步行动?
9问:
整合自己的所有知识点,然后输出。
10问:
经过第一轮实践后,对书中的观点如何调整、优化和完善?
阅读,是连续性的体验过程,需通过阅读、整理、思考、实践、分享和优化完善。
阅读,是长期、甚至一辈子的事。每一次吸收新的知识,都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知识框架,找到自己的盲区,实现思维的整体升级,这也才能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正如那句话所说:
单纯的阅读,并不会改变命运;
通过阅读,让自己内在先发生变化,才可能真实的改变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