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管不了呀!”
周末在家加班,突然脑袋里闪现出这句话,网红苏大强的经典语录和表情包最近刷爆了各大媒体平台。
最近很火的《都挺好》是用周末一天半的时间看完的。还是有一天和大姐通电话,偶然聊起了这个网红电视剧,虽然这个名字已经被刷屏了好久,但我的原则是除非好剧,不然不追,即便看,也不能耗费太多时间在上面。
大姐说,剧情太过真实,仿佛看到了我们的家~于是,用周末一天半的时间消化完成。
之前一直不明白,怎么电视剧起一个听上去这么low的名字,看过之后想想,不仅剧情好,名字起的贴近生活,更贴近我们的心~
每看一集,仿佛都在回顾自己的家庭史。
父亲一生强势,最起码从我记事以来,对母亲的掌控,连家里的一个鸡蛋都不会放过,这也是我从懂事以来一直在思考,也想不通的事情。
事情一旦畸形发展,总会有爆发的一刻~
父亲的家暴、母亲的离家出走,姐姐们的厌学跟随母亲离开,这已我童年记忆里平常不过的场景~
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15年...
15岁,其他孩子的成人礼是可能是一次旅行,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或是其他~而我,则是一个父亲离世的消息。
从得知消息,再从学校回到家,再到,看到昏暗的房间,满是白色的蜡烛,刺鼻的味道,还有一抹白色~心情复杂,是怨恨?是难过?是无声的宣泄?
脑袋不清的被裹近了一席白衣,直到“隆隆”声响起的那一刻,我想,也许应该和过去告别,泪流不止~
具体是什么样的心情,我还是不知~
于是,从高中开始,母亲开始供养我读书。
说也奇怪,当我开始会走路跑步,能认几个字的时候,就会偷偷的找个姐姐们的破包,趁着她们放学吃午饭,我就开始筹划偷跑上学,计划屡屡失败。
还记得姐姐和母亲都离家的日子,我会给姐姐们写信,歪歪扭扭的字有点可爱,但却是对她们在外的嘱托。
貌似,从小我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所以长大后,也应该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高中,省吃俭用,那时候住校,有时候一周只吃不到30元,这甚至是有些孩子一天的口粮。
大学,自卑于自己的见识浅薄,不爱讲话,但为了寻求改变,参加各种社团、学生会,参加一些比赛,还勤工俭学,也和朋友一起创过业。那时候开始,脸上的微笑和自信渐渐隐藏了内心的自卑与不安。助学金、奖学金,也添补了生活的柴米油盐。
研究生,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从北到南,看到了更多新鲜的事物。
一路走来,感恩母亲。
自从毕业以来,对母亲有越来越多的不解,越来越多的隔阂,像变了一个人。以前一直以为,是姐姐们在外面不听话,总惹母亲生气、流泪,后来发现貌似并不完全是这样。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人之间有任何的隔阂,总是有原因的。
“她们都不管我!”“没有一个管我的!”“我说了她们也不听!”“哎呀,我血压高了!”“妈的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艺术源于生活,是如此的贴切。
母亲的思想是自相矛盾的,在处理很多问题上,不去面对问题,却选择逃避,但又总会让三个孩子之间产生很多误会和争议。
而在很多事情的决断上,只有大姐才能说服母亲,当然不是每一件~我一直在思考是为什么?二姐的生活现状和性格,越来越像母亲,两个人之间的隔阂最深,甚至到一说话就会吵架,我也一直在想,这是为什么?
距今,父亲离世已有14载。在去年之前,墓地一直是租的,因为政府整改,要把原来的那片墓地迁移到规划好的地方。为了防止以后还有什么变故,大姐和我商量,综合分析后决定把墓地买下来,这样也是对亡者一个安稳的交代。
之所以我们最终决定,是因为母亲一直未果... 我一直在想,在我不知道的过去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两年,老家一直在规划,整个片区基本已拆光,老房子要拆也是迟早的事。但房子是在80年代,政府给国企员工的廉租房,拆迁后政府自然也不会安置。所以长远打算,大姐和我商量把老房子买下来,对母亲以后的生活也是一个交代。
二姐也因为生活不济,家庭不济,退出了我们一次次的家庭事宜。
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二姐年纪轻轻却对很多事情充耳不闻,对生活失去了热情与想象,只依靠于重复低级的工作换取的薪酬,活在以为这就是宿命的生活里,为什么在言行举止之间,看到了越来越多母亲的影子~
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一直以来的懂事听话,却被当作理所应当,否则就是犯下拉弥天大罪~
大姐的自信来自金钱和精神的独立,就像明玉,早早在外打工,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到现在自己一个人创业,活出了新时代女性应有的样子,却也因此而付出着很多人都无法想象的艰辛。也是因为是老大,从小性格要强,但原生家庭的影响,使得她脾气暴躁,每每发脾气,母亲也不得说什么,只说“从小到大都一个样”。
我的听话懂事源于内心的愧疚,家庭的不幸本应该是我的结局,但我有机会继续坚持自己的学业,和母亲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那个叛逆的我还未宣泄和享受自己的青春期,就被掩埋在了15岁...每当自己和自己较劲,才发现,内心一直有一个不一样的我~当然还有社会道德的审判,读书明理,孝字当先。否则,对我的审判就是:“白供你这么多年书了,养了一个白眼狼,让街坊邻居都笑话,读书读傻了!”“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你身上了,你太让我失望了”。殊不知,愚孝,是对其他人最大的伤害。而我,可以依靠的,只有拼命的努力下去,也许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因为,我不信命!
二姐对生活的麻木和顺从,不仅来源于原生家庭的伤害,更多是在成年后对她的溺爱和掌控,由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所以大事小事都会以长辈的的姿态来为她决断,总觉得“啥也不会、做啥也不行”,却没有为她选择出正确的方向和适合的道路。到最后,似乎看到了似曾熟悉的那一幕,家庭不幸、生活不顺,接下来,还有她的孩子~只希望,不会重蹈覆辙。
原生家庭,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像苏明玉,千百万次想要和她的家庭断绝关系,可每次都会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出生那一刻就决定的。无论内心有过多少波澜,无论做过多少像DNA鉴定这么荒唐的事情,只为了说服自己~
母亲时常说,这就是命!二姐也时常说,这就是命!因为对生活,满是悲观。
所以我明白了为什么苏明哲会离乡背井,到美国读书,在美国定居。所以理解了明玉的那句话,“我想考清华,离家越远越好!”
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每次,当明玉用金钱解决一切问题时,明成的挖苦讽刺。因为,当步入成年的世界,步入社会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金钱解决的,包括亲情、爱情和友情。
并不是说鼓励拜金,而是要明白,经济的独立决定精神的独立。当亲人生病,可以为他们买最贵的药、请最好的大夫,当遇到心爱的人,可以不需要焦虑于婚后的柴米油盐可能引发的争吵,才能任性的说出“我有房有车,你有爱我的心就可以”;当好友失恋或是不开心,可以当买飞机票往返,而不考虑价格。
我也明白苏大强从被压迫已久的生活中释放出来,是多么渴望自由——金钱自由,精神自由。爱人不是因为爱自己而一起生活;一辈子没有遇到欣赏自己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都看不起自己。没有被爱,何来爱?所以他对一切都算计,会记账本,觉得都是别人亏欠自己,对任何人都没有信任。当人性被压抑到没有自我,在释放的那一刻,就像核能爆炸,接下来的日子,我只想为自己而活!
为什么苏家一家,从苏老,到三个孩子,把脸面看的超过了一切?
因为原生家庭不是单独存在,还存在于一个群体体系中,而群体又存在于这个社会体系中。小范围来说,有街坊邻居、有亲戚朋友,大家都把东家长西家短作为生活的一种这个茶余饭后正常的谈资。一旦这个家庭败,就会被所有人冷眼相看,还会夹杂着嘲讽挖苦;一旦这个家庭兴,所有人都会热情相迎,还会奉承好话,就像苏母说的“光宗耀祖”,这对一辈子生活在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是多么崇高的一件事情!所以,卖房子为明哲读书,卖房子为明成找工作、结婚、买车买房。而很多时候,只是过不去自己心里的那个坎,为自己争得脸面。明玉,作为一个女孩子,也被作为理所应当为这一切贡献的牺牲者。
一个家庭带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实就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当然如果经济是A,那么对于孩子就是如虎添翼,可能走了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几辈人才能走上的高度。
最近,项目组陆续在进新人,刚报道的是一个即将毕业的女孩子,是我们的产品设计师,有着在大的互联网公司实习的经验,一毕业能来到独角兽公司工作,起点已经比很多人高出很多。言谈举止之间,在古代来说,一看就是大家闺秀。
我们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也会聊天,女孩的穿着时尚但又适宜,妆容得体,举止文雅,虽然年纪很小,但讲话毫不怯懦,一看就是有过见识的。家就是本地,可以看出家境丰厚,所以让她有了更多的自信。
生而为人,本已难得,最起码已经比过了很多人,其他可以做的,只有让努力让自己更好!
《都挺好》结局正如剧名所说,一切都很好,这也符合中国人大团圆的观念。当然,万物归一,分合常态,但事物的发展最终一定是向前。所以,是的,都挺好!
接受原生,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