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中我们会去很多地方,会遇见很多有趣的人和事,但最终我们都会再次回到故乡,那一个只有你知道的地方。
如果感到累了,就寻一处青砖黛瓦的屋檐下休憩,抛去城市的喧嚣,在摇椅上细数时光,那定会是夏天最美的模样。
1
我的中学学校在一个古镇里,这个镇子并不大,青石板路与小巷纵横交错。
我穿过小巷,就像穿过了一个似幻的梦境,就像经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小巷里的路,有的通往我的中学,那里凌乱地摆放着很多的小摊位,卖着各式各样的小玩具。冬天的时候,那一家烧烤店的门前,总能围着一大群孩子,蒸腾的热气渐渐地变成了融化的玻璃。我远远地观望着,过去的冬天,仿佛总比现在更温暖。
小巷可以通向许多地方,许多地方也可以通往小巷。但是,某一天我经过小巷的时候,那里四周已经围起了水泥墙,墙里的一切都在黑暗中颓败、消融。随着曾经记忆中的空间一起消失的,一定还有秘密。有我们的孤独、倔强、沉默和种种隐秘的情绪。
很多年后,我都没有再回到这里。
2
古镇上的青石板路,其实并不像课本里描绘的那样光滑平整,爬满青苔。虽然历经沧桑,但也不至于被时光磨平棱角,那几处坑坑洼洼的印记,似乎能够听见,那一年踏过这一方青石的马蹄,叮咚作响。
小时候最喜欢便是下雨天,因为那盛夏时节的雨来得气势磅礴,去得也很洒脱,虽然在雷电交加的时候,怕得要命,却还是忍不住会偷看一眼,那飞溅的雨花放纵肆意,还有那棵泡桐树也会被击落了一地的花。
那时候,我们总以为日子就这样慢慢的不会改变,就像这条青石板路一样,走不到尽头。谁知道蓦然回首时,离它已那样遥远。岁月仿佛就是这落入石板隙里的雨水,流走了便不会再回来。
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挥手作别,去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直到只剩下脚底的那一条青石板路还在一如既往地送行。
3
透过车窗的玻璃,刺眼的光线经过繁杂的反射,再传达到眼睛时,已不再是那样的纯粹。带着斑点、杂质,与窗外匆匆而过的风景叠合在一起,景象倏然变得斑驳,飞快地又无迹可寻了。
事实上,窗外的风景清澈依旧,只是有一道看不见的阻隔,显得太多瑕疵而已。
明朗的八月,在这个夏天过得有点儿漫长,又或者说没有任何变化的刻板荒芜。直到我收拾完行装,坐上列车,也未曾跟任何一个人提起这次的行程,更谈不上道别。
此时的窗面上有许多零碎而重叠的指纹,大概是有人和我一样,曾经用手抵着窗户,想要看清一点一点倒退的事物。
曾经觉得能由心地想念一个人实属不易,就好像以一种难以言喻的形状伫立在心口,温柔霸道地长牢,难以惊动又不生不灭。那时你想,若是凿了吧,那一定会生生拖出血肉,血流不止。若是任由它滋长,那挤压一般的钝痛说不准哪天就成了洪水猛兽。
最洒脱的,或许就是直接面对它,那样人就会像徒然得到坚实的信念一样变得勇敢吧。
4
列车平稳地驶在铁路上,迎面扑来的风是轻微的咸腻的味道。
该如何去形容这种感觉呢,或是说这的确伤感得让我难以起头。身边总会有不少的人问我,为什么去那么远的地方,当时我一定是轻松地一笑而过。
总之,语气一定是简单和坦然,不露一丝端倪,埋藏得最深的那些已石化的怪形陶罐,始终不曾见天日。
现在看起来,那时不过只是十几岁的年纪,青春满溢却微妙惊喜,脑海里所幻想的美好事物都是微薄的尘埃,不过就是某种零碎的撞击,片言只语的心动。
镇子亦是如此。这便是占了我童年美好记忆的地方,尽管有些模糊的记忆是东拼西凑起来的。严格说起来,中间有一大段空白的时间,他并未真正以实体出现,只是某个特定的气味或者轮廓,独自在寂静时作祟,能轻易地聚拢和消失。
我想我也只是以加上了这些断断续续的念想,来断定他在我生命中占据的时间。
5
我们竟如此轻易地信任了时间,如此轻易地走过了岁月。时间是我们找到的最最合适的容器,收容我们全部的庞大往事,向深渊坠落。
我们总是说:不要被往事牵绊,明天还要继续。我们总是说:善待自己,过好每一天。我们如此不顾一切地放弃过去,奔向最终,我们最终要成为什么才算圆满?
有些时候,突然间会很好奇,那些已经磨合得平滑的光泽,是因为多少人走过;那些显而易见的车辙,是因为多少车碾过;那些深深浅浅的坑洼,是因为多少雨冲刷,那些种种,也许我们会遗忘,但那一条青石板路会为我们记得。
6
我们这才知道,在故乡,每一块古旧的石板都那样有心,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我们成长的脚步,也给我们种下的思乡的病根。我们沿着石板路走出了小镇,却再也走不出它圈住的眷恋。
我始终认为,到不了的地方依旧叫做远方,回不去的却只有故乡。在远方和故乡中间,有一条青石板路承载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