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11月底的一天,从浦东国际机场出发,飞往太原。飞机降落,被锦宅的司机接到,赶往平遥。初冬的山西,有阳光,却不似南方午后的明媚,太阳被包围在昏黄的光晕中,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煤烟味道,后来,我们才意识到,这味道将一直随我们在平遥古镇的三天的时间里。
在赶往平遥的路上,锦宅热心的司机说,原来在机场和平遥古镇之间,稍微绕下,就可以祁县那所著名的大宅--乔家大院,那所因张艺谋拍摄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和央视同名电视剧而名闻遐迩的古建筑,在晋中下午两点,我们到达了乔家大院。
11月底,非旅游季节的冬季,整个大院里游人罕至,偌大的宅院里,目测不到20人。行走在院落之间,许多时候,都只有我们两,推开一扇扇有着百年历史的门楣,仿佛有穿越回那个年代的感觉。面对着保存如此完整、极具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古宅,心中满满的都是敬畏之心......
乔家大院是俗称,它的宅名叫“在中堂”。房主人的名字叫乔致庸,庸是中庸,取其不偏不倚,执两用中之意,所以定宅名为“在中堂”。乔家200年创业、守成中卓尔不群的商业表现,至今还有榜样的力量。
小小一个院落便是一个人生的舞台,在这里你会领会到历史的沧桑,文化的底蕴,人生的感悟。“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这是黑漆门扇上一幅鲜亮的铜对联。乔家大院的建筑装饰到处浸透着治家之道,乔家六代人自律完善的家规家风,就算到现在,何尝不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准则呢?
“福徳祠”寓意着门迎百寿,院纳福徳的含义。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同治、光绪年间得以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依旧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整体气势恢宏,显示着主人的心胸。
古建筑,被浓浓的夕阳笼罩着,门窗上、椽檐上、阶石上、栏杆上、屋脊上到处都是精致的雕刻,据说就连屋顶上104个烟囱也都各有特点,没有一个重样的。乔家别具一格的屋宇营造、结构布局,美轮美奂的木雕、砖雕、石雕,以及绚丽斑斓的彩绘,堪称一绝,奢华和艺术性也美到了极致。
这个场景不陌生吧,这里已然成为大院的代表而出现在各种媒介上,夕阳下的古宅,安静、肃穆、凝重中些许沉重的历史感,站立在这个院子许久许久,一直在想,多年前,在这个院子里,也是这样的暮色中,发生过什么事情呢?
四周高达十余米的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六幢大院分割两旁,鼎盛时期的大院里,在这样的院落间穿梭的人,想必也是络绎不绝的吧。
离开大院,以空无一人了,晋中的冬日夜晚来临的更早些,司机大叔看到我们出来,脸上有顿时轻松的感觉,想着他一定也是等着焦急了,一定也是疑惑,这样普通的一个院子,这两人咋会在里面看那么久?回头再看一眼渐渐沉浸在暮色中的大院,竟也轻轻地长舒了口气,仿佛被拉回到了现实中的顿悟感。
后序,在我的介绍下,朋友后来也去过乔家大院,只是不是五一就是十一,向我投诉没有找到我所描述的一丁点的感觉,只能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呵呵,每次听到这里,都哑然失笑,是的,面对这样的历史建筑,开启的模式实在是太重要了,那个冬日午后也是种机缘巧合吧。回来不久,我又找来了大部头的原著《乔家大院》,认真完整的了解了下那段历史下在大院里曾经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