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以来,央行不断降息,余额宝、理财通等流行的互联网宝宝理财产品收益率从原来7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6%以上下滑至如今仅2%左右,大众的理财渠道不断收紧,理财需求难以释放,与此相对应的是国内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尴尬局面。两大痛点如何解决,相关部门和普通大众把视线转向了近年来备受关注的P2P网贷领域。
如今的网贷市场,在经历洗牌之后变得安全可控,但面对2000多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如何为资金找到有效增值的平台,普通投资者依然显得比较茫然。其实,掌握好以下技巧,选择P2P,稳健投资也不是什么难事。
发展模式清晰
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有句名言:“投资你懂的金融产品”。这句话的反面就是对于自己不了解产品(项目)不要碰,越是说得“高大上”,越是包装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其中包含风险的概率也就越高,其原始风险也就越大。好的东西一眼就能看懂,没有必要层层包裹。
判断平台项目有没有原始风险,关键在于辨别项目债权来源,以债权来源分类,大体可以分为纯线上P2P,例如借款者通过平台线上或线下审核后在线上发标;O2O型P2P,例如平台通过门店或合作的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机构先放款,再把债权转让给线上投资者;产品型P2P,例如投资者不直接投标的而是投资产品,产品对接N个资产端。
还有就是由P2P延伸开的P2C、P2B、P2F、P2G……无论何种模式,对于P2P网贷平台来说,始终都是债券段对应投资者,这些模式有优势也有劣势,当然其中也有风险,只是大小不一,投资这在投资之前首先要对模式有清晰的了解,对债权有足够的认识。
投资风险分散
说到理财,大家都会想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但落到实际的投资者中很多投资者却不知道如何把“鸡蛋”分散地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衡量一个平台分散风险的能力如何,重点看投资者的投资的钱被投入到了多少个项目当中,而不是去听平台方宣传的空话。比如,有平台宣称其有银行级别的风控。但现实中,即便银行也不能做到零坏账,就不要说P2P网贷平台了,因此风险分散程度至关重要。假如平台的借款风险很集中,一旦一两家借款大户出现坏账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这时即便平台有担保、有风险准备金也不管用。
当然,如果平台的资金杠杆(算法为贷款余额/资本金+风险准备金)低于1,平台若未卷款跑路就还有能力偿还;前提是注册资金和风险准备金都是真实的数字。但现实中,注册资金的数字难以查证,大多数平台的资金杠杆也远远高于1。
那么,平台的风控体系如何去考量?答案是网贷平台上展示的项目收单、融资方的资料收集、平台对项目的审核、跟踪、催收、逾期讨还等都是考量因素。普通投资者可以从平台方出具的年度报告、季度报告等资料看到相关信息。
平台资金托管
金融学定义,资金托管模式下托管方有义务监控资金流向,根据指令交易,定时发布托管报告证明资金未被挪用;而存管方不具备上述义务。所以,即便监管意见没有强制平台进行资金托管,而仅要求存管;投资者也应优先选择有托管的平台。
需要了解的是,资金托管目前常见的有四种情况:风险准备金账户托管,投资者资金托管,借款人资金托管,平台自有资金托管。有些平台仅完成了风险准备金托管,可以保证平台不把风险准备金挪为它用,一旦发生兑付风险时,这些风险准备金才会专款专用派上用场。然而,只有投资者和借款者都在银行开立了独立的托管账户,才能真正做到资金与平台的隔离;只有当满标时,银行才会接到指令将投资者账户的钱划入到借款者账户中,不经过平台之手。
据最新数据统计,当前与银行签订了资金存款协议的P2P网贷平台有126家,但真正完成银行存管系统对接的P2P网贷平台仅有35家。有些平台只是将部分自有资金存入了银行账户,就宣称完成了资金托管;还有的平台宣传进行了“银行资金保管”,大玩文字游戏。投资者应引起注意。
此外,平台运营时间,股东的实力,有无大集团、上市公司、银行、央企等背书也是投资者选择平台应该考虑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