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待人接物,什么事故,我不管。如果做一件事让自己很不快乐,就不要做,人不应该是纯粹最好吗?起码我这么认为。
这次来上海感触很多,我似乎明白了郭敬明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郭敬明,而人们又为何不是那么喜欢他。
当一个人过分在意身外之物,他的人格就会扭曲,本人没感觉。可我厌恶,厌恶那种感觉,和吸毒没什么两样。
我不喜欢太有心机的人,因为看穿了还要陪你演戏很累,因为你玩儿了别人玩儿过的,因为你这样很可笑。我没法说自己没耍过心机,但如果每天都花心思去算计,那一辈子岂不是要累死?
社会需要心机婊(这是实话),在大城市打拼,没有手段,活不长久。但我真的想说,我们留给自己的太少了,我们越来越不走心了,所有人都变成了敌人,都成了自己向前进的挡路石,我们每天只想着干掉谁,却总也想不起来感谢谁。
文学社,我算是看着它建立,陪着它走到今天。到现在,五任社长给了文学社一股又一股力量。在过社里的人都曾为其花费自己的精力。
但也许是跟学姐学长们待久了,我似乎跟他们一样永远活在《初晨》、《十里》的年代,永远怀念着《堇色》、《冷角》。永远在陆林萌、候兆鑫的身后徘徊。
我没资格说谁好谁坏,但我自己心里有把尺,谁是真的为社里着想,谁是真的只是敷衍心里只有卷子,谁是真的只是为了装逼撩撩女孩儿,谁是真的装崇拜在背后骂人。我心里都有数。戳穿别人很讨厌,我知道,可我不说,谁来说?当坏人这种事儿我干得太多了,早习惯了。
文学对于一个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它是一种坦白,一种归宿。不管一个人多爱耍心机,面对文字,他依旧可以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而有些人恰恰忘了对文字真诚,不惜一切讨好别人。
人不需要讨好,读者更不需要,你不用觉得哪篇一定能入选,不用拿着文章跑到老师面前然后说:“老师,这是我写给你的!”,不用不服气谁。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每个人都是特别的,每个人都会有发光的时候,这次没有,那就等下次。
我听不懂居高临下谈文学,更不能接受谁瞧不起谁的文章。我们身边人什么样子的都有,到底谁贵谁贱根本下不了定论。喜欢写言情不关别人的事,喜欢玩儿套路不关别人的事,喜欢写敏感话题也不关别人的事。
磨磨叽叽不是我的风格,指桑骂槐也不是。但还好今儿赶一块儿了:)
就说这一回。
自以为是,待人虚伪,心事重重这些都无所谓,但希望我们可以记住,文学禁不住脂粉,擦多了,都是累赘。做人要守本分,越界的不做,不喜欢的不要强加。
行了,逼逼完了。
大家一块儿成长吧。
想撕逼的,你自己撕自己的吧,我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