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回家,车窗外看见了久违的驴车,顿感经年未见,稀有,稀有!一头毛驴拉着大车,步履稳健,车把式在前挥鞭吒喝,不由挡了后边小汽车的路。驾驶座上的“车把式”倒也大度,一不鸣笛,二不晃灯,大概是怕惊了这牲口。
提到驴,现在的人大概会想到阿胶、火烧,包子,毕竟老饕们多津津乐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二三十年前,这驴还是农人家里的精壮劳力和可靠脚力。虽不似牛马那样高大壮硕矫健,甚至还脸长额宽耳尖,叫声嘶哑,可它耐劳、粗放、少病、易于使役。
《太平广记》载,受唐明皇倚重的通玄先生—张果用白纸剪了头毛驴,想骑的时候就从巾箱里取出,对着喷水吹仙气儿,这白驴便可载着这老头儿,脚下生风腾云驾雾,日行万里!书中还写了另一个诡异的事儿:大唐元和中,汴州西有个打尖儿处唤做板桥店,店主三娘子一人打理,这店虽小,却格外殷实且畜有众多驴子,往来客商在此过夜,这三娘子必殷勤准备次日早炊。这天,许州客赵季和路过住宿,由于夜不能寐,又听见三娘子房里窸窸窣窣,好奇心驱使这赵生隔墙偷看,只见这三娘子用小木偶、小木牛和一具小耒耜在床前一席地上翻地播种,须臾花发麦熟,收割磨粉后做成早饭。赵生狐疑满胸,抖了个小机灵调包早饭并让三娘子吃了,谁知还没等吃完就翻倒在地嘶鸣变成了驴!原来三娘子家所养的驴都是过往客商!
唐传奇多此子不语之事,却恰恰使看官一瞥驴们步履徐徐漫步在史册深处的身影。连在黄天荡围困兀术48天之久的蕲王韩世忠晚年退休后,也是骑驴携酒,踯躅烟雨,游乐西湖上。偶遇年轻失意的后生,会从驴背上递来张条子,助他个锦绣前程。
儿时,每逢秋高气爽之日,都能见到农民赶着驴车在楼下卖菜卖粮,小孩儿们都会围着毛驴喂这喂那,间或听见车把式喊道:“别喂白菜帮子,吃了拉稀!”还有一次,一卖粮的驴车旁停着另一辆驴车,是粪车!本来有很多人想买粮食呢,可一走近都掩鼻躲开了。两个车把式在那里大吵,原来是拉粪车的小公驴闻到了拉粮车的比它大近一倍的母驴的“风”,一直跟到这里,怎么拉都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