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学习减法时,知道大数减去小数,但在学习“负数”时,老师说:“昨天的气温是摄氏4度,今晨寒潮来临,气温下降5度,今晨的气温是多少度?”此时学生头脑中产生了认知不平衡:怎么从小数中减去大数呢?孩子认知有了不平衡,产生迷惑、紧张,为了解除疑惑,消除紧张,就会产生认知动机。一旦孩子的问题得到了解答,认知不平衡引起的迷惑与紧张感得以解除,由此产生一种满足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认知动机起到了一种强化作用。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知识的获得能加强学习动机,知识越多的人求知欲越强。现实就是如此,那些好学生,知识丰富,成绩好,学习积极性就高,求学愿望也高。
相反,如果一个人面临新知识总是学不会,因此引发苦恼,这种消极情绪对认知动机起着反向作用,最终孩子采取放弃思考的态度:反正也学不会,干脆不学了。现实生活中,那些破罐破摔的孩子往往就是如此。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采取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补课,让孩子学有所得,而不要只是训斥孩子不用功,不努力。其实学习后进的孩子是很苦恼的,有家长问孩子:“上课为什么总不愿意听?”孩子说:“听不懂还不让动,多难受啊!您试试去。”因此家长要站在同情的角度给予具体帮助。
家长要帮助孩子积累知识,除了上好课学好教材外,还要多阅读与课堂知识有关的课外书籍,孩子在参加各种课外小组的活动时,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引起了新的学习需要增强了学习动机。
总之,知识越多,越爱学知识,越丰富越有兴趣,我们要帮助孩子扩大知识面,让孩子钻进去,这样学习动机就会更强。
我是付老师,专注于中小学课外培训、家庭教育12年。